探索生命的意義

書名:史鐵生傳:從煉獄到天堂 作者: 趙澤華 出版社: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總社 出版時間:2018年7月
閻 綱
史鐵生猶如一盞明燈,指引人們探索生命存在的意義和價值。
作者趙澤華,回顧摯友的一生,展現其人格的高尚與藝術的魅力。
書名:《史鐵生傳:從煉獄到天堂》,題記:“你的身體似一座煉獄,而你的靈魂光明如天堂。”
讀《遙遠的清平灣》,我被深深打動從而敬重鐵生。我在破老漢和作品里“我”的身上琢磨民族傳承的意蘊和當下生命存在的方式。那一年,我胃底長肉瘤了,術后,閱讀史鐵生“遙遠的”卻近在我們陜西家鄉的“清平灣”,反反復復地讀著,淚眼婆娑。
讀《我與地壇》。地壇,史鐵生靈魂的棲息地。肉瘤術后,我去地壇練“站樁”。20多年后,又帶癌癥術后的女兒閻荷投身地壇練功:“吸——呼—— 呼”,然后尋找史鐵生云游的線路和印痕,沿著史鐵生輪椅碾過的印跡追問人生、祈求救贖。那里是他想到死又想到生的地方,遠處似乎傳來媽媽喚兒時焦慮不安的 叫聲。
茅盾文學獎評獎,我集中讀了鐵生不少作品,對他敬重莫名,便潛心追尋有關他的人生歷程,很想讀到他的傳記,想起趙澤華跟我的一段對話,她在一篇文章中寫道:
2011年,李健健主編希望我寫一篇傳記在《立傳》上發表,我不假思索就說,想寫史鐵生。
閻綱老師當晚在郵件中鼓勵我:“鐵生,你寫很投緣,一定能寫好。”
我幾乎如癡如狂,很快寫出三萬多字的《溫暖的朋友——史鐵生》。
七年后之今日,面前這部《從煉獄到天堂:史鐵生傳》由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總社出版,史鐵生的一生栩栩如生,內容包括:“母親為生了那么個丑東西傷 心了好久”“他大概有些早慧,記事的時候是兩歲”“遙遠的清平灣”“在山上放牛的日子”“怎么得了這么要命的病啊!”“身體成了一座禁錮自由的監獄”“母 親為了他的工作,跑了八年”“地壇與他,似乎有著宿命般的緣分”“刻骨銘心而無果的初戀”“任何災難的前面都可能再加一個‘更’字”“繼續接受魔鬼的試 煉”“永不放棄的母愛”“小說獲獎——母親離開他七年了”“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相信愛才是人類唯一的救助”“苦難的永恒必須由自己承受”“以輪椅 和文學為方舟,泅渡了自己,也普度眾生”“一直生活在透析和死亡的陰影里”“他輕輕地走了,捐獻了全部健康器官”。
他雖然不能抗拒最殘酷的命運,仍然可以選擇有尊嚴的生活。
他像一個人被逼到命運的懸崖上,突然發現自己還有一雙可以迎風展開的翅膀。
他曾坦言道:與其說“藝術高于生活”,不如說“藝術異于生活”,因為藝術中有“我心中”的生活,正應了王陽明的一句名言:“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
越到后來,史鐵生越是轉身內世界,揭示人的靈魂,解剖一己之私密,在疾病的無邊煎熬中,在人性善與惡、愛與憎、生與死的不同視角的輪番拷問中,忍痛為鮮活的生命問路。
他寧靜得孤獨,忍受刑般的病痛,孤獨與病痛,是史鐵生世俗世界里附加的痛苦,他一邊承受雙重痛苦,一邊感悟人的心經。
在探究靈與肉悲欣交集的課題中,至善至美是史鐵生深刻的內涵,是他終其一生艱難參悟的禪。
不怕雷殛火燔,不怕風蝕雨剝,近乎天道的修煉,超越輪回的重生。
歷盡劫波,終成正果!
書作者趙澤華,一個火車軋傷、右腿截肢、高樓倒栽、左臂錯位,死過兩次,終于戰勝死神“在刀尖上跳舞”的柔弱的強者。《三月風》原首席編輯、記 者,北京市作協會員。作品多次編入選集。《我的夢想》在全國征文活動中與史鐵生的作品并列一等獎。長篇傳記文學《堅守生命》獲“100本優秀圖書獎”。 《我的朋友史鐵生》獲得廣泛的關注。曾獲“全國三八紅旗手”、“巾幗建功標兵”等榮譽稱號。
趙澤華研讀了史鐵生的全部作品,有的作品不止讀過一遍。“由于年齡的相仿和命運的相似,我有幸結識鐵生并成為彼此可以信任的朋友。”在零距離的交往中,在共同與生命周旋的過程中,他們結為無話不談的摯友,感同身受,做內心深處的交流。
趙澤華詩人氣質,慈悲心腸,時常傷感而涕垂。
凡人都必死,又得活著,這是一道生命哲學的尖端命題。人活著,靠的是精神,死了,留下的是精神,死,也得有點兒精神。
史鐵生貫穿于人格和文品的,有如湯顯祖《牡丹亭記題詞》所言:“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與死,死而不可復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史鐵生走了,趙澤華通過懷念顯現他不死的生命,纖筆一枝,凝重、抒情,飽含熱淚。

賬號+密碼登錄
手機+密碼登錄
還沒有賬號?
立即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