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原:寫作讓人生有更多可能性
著名作家馬原近日做客廣州文藝市民空間“大師下午茶”活動,與讀者面對面交流,分享他在云南秘境的“天堂”般生活,講述他如何讓人生變得“具有各種可能性”,從而“讓生命多數時間都是笑聲”。此次,馬原帶來他的新長篇力作《姑娘寨》,向讀者呈現了主人公在姑娘寨隱居時的各種奇異故事。
《姑娘寨》:講述云南邊地的傳奇生活
馬原定居云南之后,作品也源源不斷。他的心靈回歸自然,更重要的是一以貫之的創作線索。《姑娘寨》這本書中描述的世外仙境讓人向往:600年前的英雄帕亞馬,為猴子舉行送葬大典的尊盤風,救了族人的金勺子……馬原以漸趨傳統的語言、先鋒派小說的敘事筆法娓娓道來,超越現實的場景構筑,無視時間的事件敘述,并輔以濃郁的哈尼族風情,展現了一個奇異、混沌而壯麗的邊地世界。
在《姑娘寨》中,人們依舊看到了馬原的創造力和先鋒性。他早期的創作,先鋒小說都是在西藏完成的,當地的少數民族給予其很大的啟發,這種神秘感在馬原的生活和創作中有很大的影響。“我個人一直關心自然,關注這個世界的神秘部分,世事不能用慣常的邏輯來理解。”馬原說,“世界在我的眼里就是一種混沌,但又美好、詩意。”
精神自傳:以面對故鄉的角度和立場去寫作
對于《姑娘寨》這本書,活動主持人、廣東青年作家王威廉表示:“這本小說用散文的筆觸展現了真實的現實生活,想象力豐富,穿插了神話故事,小說的精神空間一層層被打開。可以說這本小說不僅是馬原的現實生活,同時也是他的精神自傳,是他與神靈的對話。”
“寫作讓人生有更多可能性。”馬原坦言,他離開上海去西藏的時候29歲,來到姑娘寨時59歲,中間隔了30年,這幾乎讓他的生命有了全新開始卻又像是歷史重演。“《姑娘寨》的體量比我在西藏寫的《岡底斯的誘惑》大3倍,里面有更多我對世界的關注,因為我把她當作我最后的故鄉,視作終老之地,所以我是以一種面對故鄉的角度和立場去寫作的。”

賬號+密碼登錄
手機+密碼登錄
還沒有賬號?
立即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