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唐詩可以提高寫作水平?姜正成新書傳授技巧
原標題:作家姜正成教你如何《讀唐詩 學寫作》
古詩是中華文化的精髓,是古人智慧的結晶。同時,詩是語言之精華,詩中的名句更是精華之精華。短短的言語中蘊含著千古不變的道理和恰到好處的情感。

《讀唐詩 學寫作》,姜正成/著,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18年5月第1版。
眾所周知,唐詩達到了中國詩歌的頂峰。“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譜寫了母愛的偉大和無私,簡簡單單的幾個字,情濃意厚,字里行間盡顯真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寫出了無限的蒼涼,扣人心弦; “愿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將心中的誠摯情感抒寫的淋漓盡致。
常有人問:讀唐詩對寫作文(寫作)有幫助嗎? 《讀唐詩 學寫作》的作者姜正成告訴我們:“有幫助!非常有幫助!”該書于近日由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并在全國上市。《讀唐詩 學寫作》涵泳唐詩名句200則,活用示例1000條,不僅能提升讀者的文化底蘊,而且能鍛煉讀者的寫作技巧,學會詩意表達,讓你寫的文章更出彩,讓你的表達更詩意。正所謂錦囊妙句,信手拈來;一書在手,寫作無憂。
寫作,是一輩子的能力,那么我們怎樣在品讀唐詩的同時,如何提高我們的寫作能力呢?
姜正成在書的前言中寫道:多讀古詩詞,能豐富我們的人生體驗,提升我們的人生境界,培養我們的審美情趣。腹有詩書氣自華,文化底蘊深厚了,文氣自然充沛,寫文章自然游刃有余。
古詩詞可以作為文章的調料。我們在寫作時,如能熟練運用古詩詞,會讓文章生動形象,富有文學色彩,甚至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朱自清先生常在自己的文章中引用古詩詞,如“‘吹面不寒楊柳風’,不錯的,像母親的手撫摸著你”一句便成為描寫春風的典范。古詩詞中含有豐富的文章技法。它精于構思,意象生動,議論精警,而短短幾句中也有起承轉合,其中的文章技巧是非常豐富的。多讀古詩詞,我們還會積累豐富的文化符號——意象。意象是透射出詩人主觀情感的形象,是中國古典詩詞中一種突出的文化現象。不同的意象可以表達不同的含義,當然同一意象在不同的情景下也可以表示不同的情懷。比如,“菊”常象征隱逸、高潔、清高,“莼羹鱸膾”常表達思鄉之情,“梧桐”帶著濃厚的衰颯悲涼之意,常用來表現愁苦、孤寂等情思……正是這些豐富多彩的文化符號,使我們成為一個有文化的人,一個錦心繡口的人。
學習古詩詞,能讓我們感受中華文化之美,感受漢語的優美和純凈。人生路上尋尋覓覓,縷縷書香深入骨髓,古詩詞與寫作融為一體,呈現出美輪美奐的畫卷,人生無憾!
作者姜正成,筆名若木,江蘇省沭陽縣人,大學文化,文學愛好者,長期從事寫作、出版工作,著有長篇偵破小說《紅顏》、《紅眉》、《紅乳》,詩集《超越絕望》、《愛的陪伴》,散文集《盤點人生 盤活自己》,由他編著的《狼道》、《感謝仇人》等書成為勵志暢銷書,現為北京圖強文化出版有限公司董事長。他的人生座右銘是:四十歲前努力超越別人,四十歲后努力超越自己。《讀唐詩 學寫作》為其最新力作。
[延伸閱讀-書摘]
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
[出處]唐?白居易《憶江南》。
[原詩]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
[賞析]紅勝火:比火紅還鮮艷好看。綠如藍;比蓼藍還碧綠。藍,一種蓼科植物,其葉可制青綠色染料。這兩句詩的意思是,清晨日出的時候,江邊盛開的花朵,簡直比火還要紅艷;當春天來到時,江里的水,青綠得就像是藍色的一樣。江南水鄉花草繁盛,這首詞以紅花、綠水來描寫江南的美景,色彩鮮明艷麗,情趣無限。后人常引用這兩句詞來形容贊美江南春光的美麗動人。
[例句]
①沒趕上“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絢麗如畫的江南春光,我們來時,已是“柳添黃,萍減綠,紅蓮脫瓣,噴清香桂花初綻”的金秋時節。(摘自單復《江南春色》)
②“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春天的早晨,河面上飄蕩著白色的輕霧,不時有小魚兒打著水花,小燕兒掠水飛過。(摘自朱欣《蠶鄉春早》)
③春日的暖和和的陽光下談論歲月與死亡,似乎是意味無窮的事。城邊上湘江河,又類如所謂“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的勝狀了。極好看。(摘自何立偉《蒼狗》)
④“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未曾料,讓人民不能忘懷的江南獨景如今悄然顯現于嶺南中山市民眾鎮的嶺南水鄉。(摘自岑苗等《嶺南好風景今更嬌》)
⑤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這是革命的春天,這是人民的春天,這是科學的春天!(摘自小衛《(科學的春天)創作記事》)

賬號+密碼登錄
手機+密碼登錄
還沒有賬號?
立即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