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好做學問的“看家書”

王夫之《讀通鑒論》
理論思維是一個做學問的人、一個以人文科學為研究對象的學人所必須要下功夫的方面。我在這里想到了北京大學哲學系的老教授張世英先生,他是中國研究黑格爾的專家,應該也是研究黑格爾的第一人。張先生談道,一個學者要想培養、提高自己的理論思維,要有“看家書”。先生問我有沒有什么“看家書”?雖然原來沒這個概念,我當時馬上想到有三本書是我的“看家書”,我從年輕的時候一直到現在還經常讀這三本書。
黑格爾《歷史哲學》
我的第一本“看家書”是黑格爾的《歷史哲學》。我的幾本書包括《中華文化史》《中華元典精神》,講到中國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的地位和特點時,很多地方我都提到了黑格爾的《歷史哲學》。我家的《歷史哲學》已經完全被翻爛了,書的角都已經變成了圓形。這本書我從20幾歲就開始看,后來我做文化史研究時也經常看。這本書對于提高我的理論思維很有幫助。
當然,我并不是全盤接受黑格爾在《歷史哲學》里面的一些觀點,比如他是一個非常強烈的歐洲中心主義者,認為人類的文明發展到日耳曼就達到了頂峰。他認為人類的文明是從東方開始的,從印度、中國開始的,但是后來就到了歐洲,最后就到了日耳曼,到了德國。這些觀點,當然我是不同意的,而且日耳曼成為人類文明中心的想法也是不正確的,但是,黑格爾在《歷史哲學》這本書中談到人類文明史,我覺得他的概括能力之高、之深是空前的,好像也是絕后的,到現在我還沒有看到一部能夠達到《歷史哲學》對人類文明史有這樣的一種高屋建瓴的分析。書里有很多東西值得我們研究和思考,我們可以修正,可以不贊成他的很多具體觀點,但是它確實對我們有益的。
王夫之《讀通鑒論》
我的第二本“看家書”是王夫之的《讀通鑒論》。這是一個歷史學者,尤其是一個歷史文化學者的必讀之書。王夫之在《讀通鑒論》中寫了很精辟的評述,他對從秦漢或者說戰國后期,一直到宋代(司馬光的《資治通鑒》只寫到了這個地方)的各個時段的歷史發展的一些規律,都加以解釋。
我舉一個例子,譬如談到了秦始皇統一中國,當然《資治通鑒》專門有表述,但王夫之的分析非常精彩。他說秦始皇廢封建,立郡縣,全然是出于他一家之私,完全是為了他的始皇、二世一直到萬萬世能夠傳下去,絕對不是為了天下。如果封建就很危險,同姓王、異姓王很容易造反、鬧分裂。他實行郡縣制,官員都由中央、朝廷任命,而且可以隨時罷免,隨時調動,這叫做“流官”,流動的官。不像封建時代的貴族是世襲的,那不能隨便動搖。王夫之認為雖然出于帝王的私心,廢封建、立郡縣,但是這也使得國家有了安定統一的可能,這就大有利于天下。所以王夫之評論說,秦始皇廢封建、立郡縣這個做法是老天爺借秦始皇之私而行天下之大功。這是深刻的歷史哲學的思維,而且應該是非常準確的。像這樣的分析在王船山的《讀通鑒論》里面比比皆是,比如漢武帝大用兵導致從文景之治以來國家積淀的財富到武帝的時候都消耗得差不多了,所以武帝的這個做法在后世歷來是受到很多人批評的,但是王船山也指出,武帝的這些做法雖然有很大的問題,耗盡天下之財,但是他也使得國家得到了大利,給了正面的評價。類似于這樣的分析突破了不少儒者僅僅只是從所謂的仁義學說出發來論述,而且評論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時把仁義學說窄化的缺點。王夫之有一個更宏大的見解,把仁義放大,而不是簡單的婦人之仁,應該說也是深刻的見解。
黃宗羲《明夷待訪錄》
我的第三本“看家書”是明清三大思想家之一黃宗羲的《明夷待訪錄》。我建議學文史哲的人要認真地讀一下。我覺得《明夷待訪錄》把中國古典的、傳統的政治學說推向了一個高峰,而且這個高峰完全可以跟當時西方17世紀的作品做比較。當時西方帶有近代色彩的政治哲學,如盧梭的《民約論》(后來翻譯為《社會契約論》)、孟德斯鳩的三權分立的思想,這些都成為了近現代資本主義民主政治建構的基礎,而黃宗羲的《明夷待訪錄》在若干方面完全可以跟它們相比肩,當然在有些方面還沒有達到。
比如,黃宗羲提出了一個非常重要的思想,高度地贊揚“古之君”。“古之君”用我們現在社會發展史的眼光看,就是原始共產時代的部落領袖,譬如黃帝、炎帝,以及堯、舜、禹這些古代的圣君。這些圣君為什么一向被人們所崇仰?因為他們是“天下為公”。其實黃宗羲的這種思想以及后來孫中山提到的“天下為公”的思想,跟馬克思主義總結的關于巴黎公社“三原則”的思想,就是說“為了防止國家和國家機關由社會公仆變為社會主人”是一致的。第二篇是《原臣》,講臣子,他談到一個思想,就是臣和君是朋友關系、同事關系,不是主奴關系。他說臣和君是什么關系,就好像一些人扛木頭,前面的人唱“呼”,后面的人唱“嘿”,是朋友關系、同事關系。中國自古以來君臣是主奴關系,提出“君臣同事”論很了不起。再比如他的《學校》篇,他認為學校不僅應該是一個教育機關,而且應該是一個議政的機關。他提到要“公天下之是非于學校”,是非不能僅僅由朝廷說了算,還要學校代表民眾來議論這個事情對還是不對。把是非公之于天下,這是他很了不起的思想。
要提高我們的義理水平、理論水平,需要認真地去閱讀、鉆研這些經典,不是隨便看一下,而且你還要挑選經典,我并不是推薦《歷史哲學》《明夷待訪錄》這些書,而是要根據個人情況,你的專業、愛好等選擇好“看家書”。
(作者為武漢大學中國傳統文化研究所教授)

賬號+密碼登錄
手機+密碼登錄
還沒有賬號?
立即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