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立思考的前提是你讀過上百本經典
用哲學系的標準來說,媒體推薦、談論的書,很多都是價值很低的,甚至是垃圾。但是這不是媒體的錯,因為媒體不是學術雜志,它是追求新聞性的,它不會討論康德、黑格爾。

首先給大家一個忠告:千萬不要跟著媒體去讀書,去思考。
用哲學系的標準來說,媒體推薦、談論的書,很多都是價值很低的,甚至是垃圾。但是這不是媒體的錯,因為媒體不是學術雜志,它是追求新聞性的,它不會討論康德、黑格爾。
哪怕是世界上最好的媒體的讀書版,也一定是推薦新書。如果,那么多經典,你都沒時間讀,那些時髦的新書,大可以不讀,新書的比例,不要超過閱讀總數的20%,甚至10%。反正我是基本不讀活人寫的書的。
我們現在的媒體里面,幾乎沒有幾個讀書人了。那些活躍在媒體上的專欄作家、學者,大多數是不學無術的。受了他們的影響,你很快就會變成一個傻瓜。而且是一個自以為會獨立思考的傻瓜,一個自以為滿腦子健全常識的傻瓜。
黑格爾說過,所謂常識,往往不過是時代的偏見。要超越這個時代的偏見,唯一的辦法,就是閱讀,閱讀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經典著作。沒讀過幾百本經典,不足以談獨立思考。
而經典著作,幾乎又是讀不完的,對于一個不以學術為志業的人來說,我們如果能夠經常地領略到這些大師的思想,感受已經很豐盈,人生已經很圓滿了。
你讀得越多,越和周圍的流行意見格格不入,在你所在的那個行業,也許你就可以成為那個最能獨立思考的人。
第二個忠告是,切勿輕浮。
人活著要快樂,因為你會死很久。無所事事地虛度一生,才是正經事。等等等等,是我們當時一幫人的人生哲學。
但是,這是最糟糕、最虛度的時光。
每天堅持讀書8小時,上班的時候,可以讀2、3個小時,晚上8點到夜里2點,讀6小時。白天工作忙的話,星期六、星期天補回來。這樣堅持了十多年。
我們會經歷人生的種種,5、6年之后,30歲前后,其實在智力上、閱歷上,你們都會達到人生的一個巔峰。但是大多數人,卻再也不讀書,不思考,再也沒有精神生活。也許他可以賺很多錢,但是精神上,卻一直在走下坡路,一天比一天貧乏。
恢復了讀書之后,會驚訝地發現,原來我們大學里讀的那些東西,全都是杰作,甚至是真理。
蘇格拉底的話是真理,奧古斯丁的話也是真理;康德說的是真理,黑格爾說的也是真理。孔子的話是真理,老子的話是真理,耶穌的話是真理;托爾斯泰、契訶夫、巴爾扎克、福樓拜、魯迅、蒲松齡……都是大師中的大師。
那些偉大的著作,你只要認認真真地讀上一本,就會立即發現,那種輕浮的人生哲學,是多么愚蠢。但是,你就會在長達4、5年的時間里,與這些東西徹底隔絕,活在另外一個世界里。
在一首詩里總結過我們這一代人,在那幾年經歷的變化:
對平凡事物的贊美,變成了對崇高之物的嘲笑,最后變成對卑賤之物的偏好。
今天,這種偏好還很流行,甚至變本加厲了。
最最輕浮的王爾德后來也說:惡,莫大于輕浮。
王爾德在牛津的時候,曾經同一個朋友說:“我要嘗遍世界這個園子里每棵樹結的果實,我要心懷這份激情,走出校門,踏進世界。”
后來,他在牢里反省說:“我一點也不后悔曾經為享樂而活過,我過著蜜糖般的生活。但如果繼續過著同樣的生活就不對了,因為這會限制心性的發展。”
今天,在諸位身上,有著一種最了不起的東西,那就是青春。就像在小孩子上,有著最了不起的天真。但是,青春很短暫。正如,我們已經不再天真。
什么是反思?只是這種自我反思的本能,后來被壓抑了,否定了,被遺忘了。但是,在某個關健的迷惘時刻,這種自我反思的能力,作為一種記憶,會重新活躍起來,給予我們啟示。
希望大家能過上幸福的生活,充分地享受人生,但是,有時候也可以抽身而出,反思它,審視它。
畢竟,未經審視的人生,是不值得一過的。

賬號+密碼登錄
手機+密碼登錄
還沒有賬號?
立即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