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情報告》披露當下文壇面臨“四大挑戰”

由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共同主辦的文學藍皮書——《中國文情報告(2015—2016)》發布會近日在京舉行。《中國文情報告(2015—2016)》主編、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會長白燁在會上指出,2015年的文壇,在紛繁繚亂的景象之中,一些重點現象和重要事件也自然凸顯,從而呈現出頭緒紛繁錯綜有主線,形態豐繁多端有重點的基本特點。長篇小說創作中小人物描寫的藝術突破,網絡文學中創作與運營的雙輪推動,理論批評中認真反思與深入檢省,構成年度值得注意的動向;而寫作的分化,傳播的變化,閱讀的俗化,批評的弱化,又給進入新世紀十五年的當代文學,增添了新的問題,提出了新的挑戰。
各種沖擊與挑戰給當下文壇帶來的問題與難點,主要是以下四個方面:一是寫作的分化。文學寫作日趨分化,已是不爭的事實。怎樣在追求個人性中兼顧公眾性,在信守自主性中兼顧社會性,在適從市場性中兼顧藝術性,在圖求藝術性中兼顧思想性,需要寫作者不斷檢省自己和校正路向,也需要文學從業者和關系人理清自己的思想觀念,樹立正確的判斷尺度與健康的欣賞趣味,努力造成不失正鶻的審美風尚和光風霽月的文化環境;二是傳播的變化。文學傳播較之過去,既在紙質化的方式上新增了電子化的傳播方式,同時也借用和借重其他方式,使文學傳播進而趨于多樣化。這一多樣化打破了傳統閱讀的靜態方式,超越了紙質作品背靠背的閱讀方式。它的動態型閱讀,尤其是跟著作者更貼閱讀的方式,使電子形式的傳播充滿了一種讀寫之間的密切互動。這種讀寫互動的共同體,也構成了網絡文學不同于傳統文學的最大特征。文學傳播中的另一個新的現象,是影視改編作品對于小說原作的大眾化推廣。小說改編影視作品,這在過去多見于傳統型的紙質作品,但現在則成為網絡小說走向讀者大眾的一個重要方式,這種運作方式的迭獲成功,已使網絡小說作者把改編影視作品看成最為重要的傳播方式,而網絡小說也由此成為影視作品改編的主要來源;三是閱讀的俗化。現在的閱讀越來越趨于通俗,低俗化是顯而易見的;四是批評的弱化。當下的文學批評,無論是與批評的過去時期相比,還是與創作的現狀相比,都明顯地趨于弱化了。這既跟文學批評的自身更新求變不夠,未能與時俱進有關,更跟文學創作的發展日益泛化,新的文藝形態層出不窮有關。可以說,現在的情形大致是,相對滯后的批評,面對不斷更新的創作,相對萎縮的批評,面對一個不斷放大的文壇。
在談到閱讀的下滑性變化時,白燁進一步指出兩個方面的主導因素與具體表現。一方面是娛樂性的欲求逐步凸顯,消遣性的需求不斷增強。這些年,隨著娛樂化的文化潮流漸成風尚,消遣性的文化消費大力增長,文學作品尤其是流傳于網絡的類型小說開始注重娛樂性元素和游戲性功能,使得注重消遣與娛樂的文學閱讀與文化消費,有了可供選擇的豐富對象,供與需的兩個方面形成互動關系,構成了一定的利益鏈條。另一方面是隨著網絡科技蓬勃興起的電子閱讀。電子形式的閱讀,帶有輕閱讀,快閱讀,碎片閱讀,圖像閱讀的諸多特征。這種閱讀近似于瀏覽,主要以獲取顯見的信息與淺層的愉悅為主,與旨在精神陶冶和藝術審美的深度閱讀相去甚遠,但已成為青少年文學閱讀的重要方式。
《中國文情報告》(2015—2016)設總報告、長篇小說、中篇小說、短篇小說、紀實文學、散文、詩歌、戲劇、網絡文學、文學理論批評與年度文學聲音等10個專題,分門別類地對年度的文學創作、文學現象、文學論爭與文學事件等,進行了全面的梳理與與概要的描述。

賬號+密碼登錄
手機+密碼登錄
還沒有賬號?
立即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