毋醉心于中國電影產業的暫時繁榮
2014年中國電影票房總量接近300億人民幣,中國電影市場已經進入井噴期。然而,在中國電影業界、資本市場、媒體、觀眾共同造就的這場電影盛宴中,尚有一絲隱憂在不遠處游蕩。
“亢龍有悔”,我們的祖先在兩千多年前就悟出了盛極而衰的道理。按照現在票房增長速度計算,四年之后中國電影國內票房總量就將超越2013年北美票房總和109億美元。然而,中國國內票房總量不會無限增長。等國內票房達到飽和的時候,再考慮中國電影的出路問題就有點晚了。“未雨綢繆”也是中國人的傳統智慧。
由于中國電影市場尚未達到飽和,中國電影和強勢的好萊塢電影尚未在中國電影市場上短兵相接。但是五六年后,當中國電影國內票房達到飽和的時候,雙方一定會因為分配票房蛋糕而激烈競爭。美國六大制片公司所產電影每年北美票房只有百億美元左右,但是海外票房早就超過百億美元,海外電影市場是美國電影的競爭重點。而五六年后,中國電影市場的開放程度一定會比現在更高,好萊塢電影的競爭優勢將更加明顯。如果國內電影業還只是滿足于中國電影票房的快速增長,缺少憂患意識和戰略眼光,等到大限來臨再做準備,將悔之晚矣。
中國電影已經發展到需要及早布局,主動參與國際市場競爭的階段。2013年全球票房近360億美元,美國電影僅六大制片公司本土與海外票房總和就近220億美元。中國電影國內票房21億美元,海外票房僅2億美元,總共只有23億美元。絕大多數海外電影市場已經被美國電影占據,中國電影想要占據一席之地非常困難。然而,如果不從現在開始,以一種“篳路藍縷,以啟山林”的精神去開拓,中國電影在國內的優勢也難以長久。畢竟中國電影市場并未完全開放,但是開放的趨勢不可逆轉。這將是一場文化商品市場的爭奪,也是文化影響力的較量,是一場不可能回避的正面交鋒。中國電影要想在國內市場真正擁有與好萊塢電影一較長短的力量,就應當逐步參與國際競爭,主動到國際電影市場磨礪自身。
中國電影與美國電影還不是一個重量級,合作是中美電影交流的主題。中國電影行業參與的《變形金剛4》獲得全球近10億美元的票房。借船出海是中國電影參與國際競爭的重要方式。中國電影可以借助經驗豐富的美國電影產業參與國際競爭,逐漸積累經驗,在競爭中成熟。
然而,合拍片是一柄雙刃劍,《變形金剛4》在國內獲得19.7億人民幣的票房,為這部電影做了最大的貢獻。有些中外合拍片為了打開中國市場,專門為中國觀眾定制影片。這些合拍片是海外題材、海外主創,卻在中國加工,銷售到中國市場。傳播了別國文化,賺走了中國人的錢,有些媒體卻對這樣的“照顧”津津樂道,仿佛恢復了天朝上國的榮耀。這樣的心態要不得。傳播中華文化,賺國際市場的錢,才是中外合拍片應有之義,現在的中外合拍片尚處于初級階段。
“君子以自強不息”,中國電影參與國際競爭必須不斷發掘中華文化精髓。中國電影只有不斷創新,開發具有世界影響力的題材,才能不斷成熟。有朝一日中國電影產業走向成熟,向世界傳播中國故事,利用別國的資源制作中國電影,銷售到世界市場,才算是中外合拍片的高級階段,中國電影才算從電影大國走向電影強國。
“亢龍”未必“有悔”,在國內電影達到飽和之前增強憂患意識,加強國際競爭力,提前做好戰略布局,中國電影產業可以參與國際競爭,開拓一片更加廣闊的天地。反之,津津樂道于國內票房的增長,醉心于尚處于保護中的中國電影產業的暫時繁榮,則死于安樂,悔之晚矣。

賬號+密碼登錄
手機+密碼登錄
還沒有賬號?
立即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