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心的拷問與人性的自我救贖——關(guān)于秦腔《天國的百合花》
——關(guān)于秦腔《天國的百合花》

《天國的百合花》劇照
說到《天國的百合花》這個戲,思緒便一下回到了五年前。
那天,隨意在網(wǎng)上翻看,一篇題為《傻姑娘把自己告上法庭》的新聞報道瞬間吸引了我,說的是吉林省白山市二十四歲的女出租車司機出于同情,經(jīng)常義務(wù)接送一名家境貧寒的賣花小姑娘。一天,她送小姑娘回家時,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倒車,不小心將其撞倒,小姑娘起來說沒事兒,就蹦蹦跳跳回家了。幾天后,小姑娘因脾臟破裂不幸離世。女司機懷疑是自己倒車所為,經(jīng)過一系列查找證據(jù)、尋找目擊證人,最終自己將自己告上法庭??赐陥蟮?,我的心不住顫抖,淚也禁不住潸然而下。
自那天起,女出租車司機便在我的腦海中揮之不去。有意無意間,我都會想起她。特別是每天出門看到街道上各種汽車變道插隊、刮擦追尾、互不相讓、你爭我趕的情景,更是會想起她。我不但敬佩女司機的一顆愛心,更加敬佩她出事后用高尚的良知和坦誠的心靈來面對自己所做的一切。
我覺得是人就應(yīng)該如此。
女出租車司機的獨特意義,應(yīng)驗了魯迅先生的話:“我的確時時解剖別人,然而更多的是更無情地解剖自己。”是的,無情地解剖自己,女出租車司機做到了,蕓蕓眾生呢?能躲則躲,能避則避,能藏則藏,能瞞則瞞!吾日三省吾身,這已經(jīng)成為“傳說”,成為“神話”,現(xiàn)代人早已麻木了,活得虛無,在暗黑角落里悻悻,在物欲橫流中迷失。唯有這個普通的出租車司機,她活得清醒,她活在陽光下。
我要寫一個反映女出租車司機自尋證據(jù)、自己告自己的戲。這個念頭一出來,我便打了一個冷顫,我能寫好嗎?
最初的寫作很艱難!因為是自證有罪,是自己跟自己較勁,缺少矛盾對立面,從何處下筆?如何架構(gòu)故事?便頗費周折。而這樣一個傳遞正能量的題材,如何又能做到突破常規(guī)、不落窠臼?使之脫離一般的好人好事,并使主人公不模式化、刻板化、概念化,更是讓人煞費苦心。經(jīng)過反復思考,反復推敲,我覺得這個戲應(yīng)該有自己的獨特氣場與語境,它不應(yīng)該是一個情節(jié)戲,而應(yīng)是一個心理戲,剝絲抽繭,層層推進,一個反映主人公常小凡內(nèi)心深處矛盾沖突、良心拷問與人性自我救贖的心理戲。這樣,走進常小凡的內(nèi)心,給觀眾看到一個真真正正的復雜而真實的“人”,對于完成常小凡這個人物、完成這個戲就至關(guān)重要。
為了使戲“有戲”,我虛構(gòu)了一個馬上要結(jié)婚的律師未婚夫和一個交通臺的記者。從得知蕾蕾去世到婚禮之日,僅僅五天時間,而所有的這一切,都發(fā)生在這五天之內(nèi)。我將戲緊緊扭結(jié)在婚禮一天天迫近,真相一天天明了之中,讓查找真相與走向婚姻殿堂兩條線并行,始終將常小凡放置于良心的拷問之下。她憧憬未來,向往婚姻,渴望幸福,也曾抱有僥幸,但愿蕾蕾的死與己無關(guān);她也曾因交警告訴證據(jù)不足,不予立案而放棄求證;她也曾向愛人妥協(xié),不再尋找證人,夫妻共同將蕾蕾媽當親人奉養(yǎng);但在一次次的良心拷問中,常小凡苦苦掙扎,最終還是戰(zhàn)勝自己。
說實話,常小凡已經(jīng)是一個“并不可恥”的人,她是個普通人,是個好心人。她因為“拾金不昧”結(jié)識了自己的未婚夫。她孝順老人,也樂于助人,她身上已經(jīng)具備非常優(yōu)秀的品質(zhì)。如果沒有“倒車撞人”事件,她可以活得很自在、很幸福。可是,命運就這樣捉弄人,倒車事件發(fā)生了,倒車陰影,從此揮之不散。一個花季少女生命的隕落,讓她的內(nèi)心日夜不寧。她開始了“污點自證”,向醫(yī)生求證,向交警求證,向創(chuàng)傷專家求證,最終,她證實了倒車撞人是能夠引發(fā)脾臟破裂的。這個有“道德潔癖”的人,良心再也無法安寧。如果說,一開始她為了家人,為了幸福,還可能存在僥幸心理的話,那么,當求證過后,她的僥幸心理就徹底崩塌了。于是,常小凡以一種驚天地、泣鬼神的方式,完成了人的自我塑造,人性的自我救贖,而最終走向了最尊貴的人性王國。
自知、自省、自查、自責、自訴、自尊……是常小凡的心路歷程。這條路,起點是愛,終點也是愛。在她的身上我們看到了人性的熠熠光芒。走近這個事件,我覺得人性的本質(zhì)是熠熠生輝的,她能照亮自己,也能照亮別人。
事實上,常小凡所有的良心拷問和人性救贖,都是為了追尋一種“干凈的幸?!?。而這種干凈的幸福,與當今社會、蕓蕓眾生的自私、麻木與冷漠,顯得多么不合群!劇中設(shè)置一群符號化的“舞者”,在不同地點、不同場合,他們扮演著不同角色:時而是行人,時而是司機,時而是同事,時而是看客。十字路口,老人摔倒,他們集體圍觀,無一伸手,并用他們對社會的認知來教育下一代“遇到這事當沒事,不要沒事自找事”。中心廣場,小凡散發(fā)尋人啟事,尋找目擊證人,他們覺得精神有病,非瘋即狂。他們表現(xiàn)出的冷漠與麻木,讓人想到身邊的人、身邊的事,想到當今社會上林林總總,而這些現(xiàn)象恰與常小凡自查、自責、自省形成鮮明對比,也為常小凡的非凡舉動提供了必要環(huán)境。事實上,我們每個人的確需要時時自省,因為我們不能迷失在世俗的叢林中。我們的民族的確需要自省,我們不能讓冷漠麻木彌漫包圍。一個人如果缺失了自省,這個人就只剩下了一個空殼;一個群體如果被一種無意識的冷漠裹脅,我們的文明便只剩下了一聲沉重的嘆息……
我們這個社會需要每一顆怦怦跳動、潔凈而善良的心靈。我們不能因為一次錯誤而錯誤一生,也不能因為一時迷茫而迷茫一世。我多么希望,希望我們在萬籟俱寂時,傾聽一下來自心底的聲音。如果你傾聽了,你便會發(fā)現(xiàn),在聲聲的拷問中,沉睡的心會怦然蘇醒,堅硬的心會變得柔軟,冷漠的心會漸漸溫暖,迷失的心會找到方向。

賬號+密碼登錄
手機+密碼登錄
還沒有賬號?
立即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