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藝創作唱身邊事,老百姓聽了還想聽
——談曲藝創作扎根生活深入人民
2012年,我們河南省曲藝團年逾古稀的曲藝作家張九來,把他在中牟縣白沙鎮農村長期深入生活創作的河洛大鼓《龍鳳呈祥》、山東快書《群星燦爛》、小品《爭遙控》《開花印章》等20多個曲目,無償交給了省曲藝團,由省曲藝團的演員排練后,到當地農村巡回演出。適逢初冬,天氣嚴寒,演出在露天的空地進行,每場觀眾竟多達數千人,受到農民觀眾的熱烈歡迎,反響之強烈完全不亞于國家級文藝院團走基層慰問演出的效果。有一次,正演出期間忽然下起雨來,觀眾竟冒雨堅持觀看演出也不肯離去。我身為省曲藝團副團長,深知城市的曲藝演出市場日趨萎縮,尤其是鼓曲、唱曲幾乎失去了“知音”,沒有了觀眾。而這里的觀眾為什么這么喜歡呢?觀眾們反映說:“這臺節目演的是俺的事,說的是俺的話,俺當然愛看。”例如:張九來老師通過體驗生活創作的小品《開花印章》,寫村民小組的公章過去由村民組長一人掌管,造成村民組長大權獨攬,“村民不給錢不辦事,給了錢亂辦事”;現在,把這一枚印章分成5瓣兒,村民組長拿一瓣兒,其余4瓣兒由4位村民代表各拿一瓣兒;遇事必須由5人把公章對在一起,才能蓋章生效;并且規定沒有其中3人同意,就必須召開全組村民會議,集體討論決定。這是一個典型的村民民主自治形式,當然受到農民的由衷擁護。
事后不久,張九來老師在一次座談會上還介紹了自己深入生活,反映百姓心聲的創作體會,當時我自己也認為這主要是他長期從事曲藝創作諳熟曲藝創作技巧的結果,所以寫出來的曲目不同凡響。因此并沒有再往深處去想。
2013年初,河南省文化廳、河南歌舞演藝集團為響應省委省政府的號召,指派我到河南省國家級貧困縣淮陽縣實施扶貧工作。我在淮陽農村的整整一年里,一邊幫助當地農民建設新農村,一邊和老鄉們共同勞動,體驗生活,虛心學習新時期農民積極向善的高貴品德,經風雨,見世面。通過真實的生活體驗我才意識到:我對那次在中牟縣白沙鎮農村的巡回演出的認識是十分膚淺的。那次巡回演出的成功絕對不只是張九來老師有豐富的創作經驗,而更主要的是他創作的那些曲目的內容貼近生活,符合當代新型農民情感和向往,在一定程度上成為了當代新型農民的代言人。這不僅僅是創作技巧的問題,而是和村民們的感情問題,與村民能夠同呼吸共命運的問題。
今年春季,由中國曲藝家協會推薦,我有幸參加中國文聯文藝研修院中青年文藝人才高級研修班的學習。其間,通過聆聽專家們在課堂上講他們創作的心路歷程,我反復想起過去一年里在農村扶貧的工作中,發生在老百姓身邊那些真實感人的故事。我發現當地的農民非常重視“依法治村,以孝治村”,幾乎村村都年年評選“孝順媳婦”、“敬老模范”。我想就這一方面發現的素材創作一個河南墜子的唱段,于是向我們河南省曲藝家協會主席范軍、秘書長魯銀海和曲藝作家張九來老師征求意見,便創作了河南墜子《慈母淚》。之后,此作品通過我作曲、排練、錄音,經過舞臺演出的實踐,受到觀眾和有關專家的好評。后由河南省曲藝家協會把這個曲目推薦給了中國曲協。經過遴選,成為今年由中宣部、中央文明辦、中國文聯聯合主辦,中國曲協承辦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曲藝走基層全國百場巡演”的參演曲目。在演出時,受到觀眾的熱烈歡迎,劇場效果也非常熱烈。我每演一場后,都虛心征求當地觀眾的意見。一位武漢的大伯說:“你唱的那個節目好,既歌頌了望子成龍的慈母心腸,又抨擊了不孝之子的丑行,就像唱的是俺身邊的事一樣,俺聽了還想聽。”通過演出實踐我更加覺得習近平總書記講得對,文藝就是要反映人民的心聲,文藝工作者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要為人民抒寫、為人民抒情、為人民抒懷。
通過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更加堅定了我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文藝工作者只有深入群眾,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扎根生活,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做人民的孺子牛,才能創作出老百姓喜聞樂見的文藝作品。

賬號+密碼登錄
手機+密碼登錄
還沒有賬號?
立即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