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為心聲” ——譚尚勤油畫藝術品評

玉蘭 譚尚勤
語言的盡頭是繪畫。不善言辭的譚尚勤,在面對畫布時,成了一位“健談者”。他以細膩、繁密、短促的筆觸,訴說著自己無法用語言表達的情感與觀念。細密的精靈般的筆觸,猶如藝術家內心的小火苗,在畫布上燃燒;又如爬山虎的腳,在山野里蔓延,敏感、強悍,不可遏制。細、繁、短的筆觸,既是他特有的繪畫語匯,也是他情感表達的獨特語言,反映了他沉靜而熱烈、溫和而倔強、內斂而堅韌的個性。
譚尚勤喜歡美國畫家懷斯的繪畫,尤其喜歡懷斯以干筆法創作的水彩畫。那細密的筆觸營造的冷寂氛圍,詩意而傷感,與譚尚勤的性情與趣味相契。懷斯擅長將尋常景物和日常事物賦予畫意與詩情,與譚尚勤的美學追求相投。懷斯特別喜歡并善于用精細的筆觸表現草地,無論是干筆水彩畫,還是蛋彩畫,他對于草地的描繪均極具特色。比如在那幅經典的《克里斯蒂娜的世界》中,草地幾乎占據90%的畫面。懷斯以極其精微的筆法畫出小草的纖細與柔弱。瘦弱、殘疾的克里斯蒂娜爬行在草地上,眺望著遠方地平線上的那間小屋。她與小草同樣的纖弱,孤獨、哀愁之感彌漫于整個畫面。這幅憂傷而詩意的作品,奠定了懷斯在美國乃至世界畫壇的地位。
懷斯細膩、精微而充滿激情的筆觸,啟發了譚尚勤油畫語言的個性表達。他從懷斯畫草的筆法中得到靈感,雖然保留了懷斯筆法的精微與細膩,但是強化了筆觸的主觀色彩。而與梵高火焰般燃燒的筆觸相比,譚尚勤的筆觸顯得內斂而沉靜,這是他的個性使然。
與懷斯一樣,譚尚勤也出身于藝術家庭,父親是畫家。譚尚勤從小耳濡目染,酷愛繪畫。如果說有宿命的話,他的宿命就是從事油畫創作。內向的他不善于與人打交道,繪畫成為他與世界對話的主要方式。繪畫創作既能點燃他的激情,又能讓他保持內心的平靜。他說一天不畫畫就感覺坐立不安。他極其享受繪畫的過程,畫室是他最喜歡待的地方。除了外出寫生或者去博物館參觀之外,他幾乎每天都在畫室里工作8個小時以上,像一位藝術的修行者。
的確,他視藝術為信仰,油畫創作對于他而言,是源自內在的精神需求,是他內在生命力的釋放。敏感、細膩的譚尚勤,非常注重細節的刻畫,他的繪畫方式非常獨特,無論多大尺幅的作品,他都以細密的筆觸從某一個局部開始畫起。對于尺幅巨大的作品,因為畫室空間的限制而不能完全展開,他就一邊畫,一邊將畫布卷起,直到畫完,他都無法一窺全貌。巨幅作品甚至連續畫上三四個月,都是邊畫邊卷,從不修改,一氣呵成。由一個局部向四周蔓延,這樣的畫法,需要畫家下筆前的成竹在胸,更需要對形與色、明與暗、虛與實等關系的了然于心。30余年的畫布耕耘,使得他可以純熟地駕馭油畫語言,自如地表達自我情感,并最終形成獨特的個人畫風。
在科技影像日趨盛行的今天,架上繪畫似乎受到很大的沖擊,影像風頭十足,咄咄逼“畫”,使得很多從事架上繪畫的藝術家憂心忡忡。而一直沉浸在自我藝術世界之中的譚尚勤,與藝壇的流行風尚始終保持距離。他既不弄潮也不焦慮,真誠而純粹地進行創作。這份淡定與從容,源自他對繪畫的摯愛,也源自他對藝術的深刻認識,他堅信藝術的創新并不取決于媒材,而取決于內涵。
由北京美協油畫藝委會主辦的“綻放——譚尚勤油畫藝術展”于3月17日在北京今日美術館開展。此次個展是譚尚勤具有階段性回顧性質的大型展覽,作品題材以風景為主,還有花卉和靜物等,涵蓋了他近30年的創作跨度,基本可以勾畫出他在繪畫領域成長的歷程。畫布是譚尚勤心靈的棲居地,承載著他熾熱的情感和隱秘的激情。這些作品不僅僅表現了畫家眼中的世界,更投注其內心的情感,折射出心靈的光輝,是“畫為心聲”的最佳詮釋。
作為展覽主視覺的那幅怒放的鮮花,猶如譚尚勤的藝術生命,在他人生的盛年、藝術創作的黃金時期,盡情綻放。當然,他未來的藝術道路還很漫長,他需要以更加純粹而獨特的藝術語言,在畫布上更加“健談”,肆意傾訴自己的愛戀與夢想。
(作者系中國美術館研究部主任、研究館員)

賬號+密碼登錄
手機+密碼登錄
還沒有賬號?
立即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