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篇小說《金色河流》:新時代的財富思考(汪政)
我曾將魯敏先行發表于《收獲》雜志的《金色河流》推薦給《南方周末》2021年度好書的虛構類,我的推薦理由是,《金色河流》問世于中國脫貧攻堅的收官之年是一個偶然,與確立共同富裕的奮斗目標更是巧合,因為魯敏已經長時間地思考中國的財富問題。財富不僅是一個經濟問題,更是社會與政治問題,這也是每一個財富主體的財富到了一定階段必然要對財富的生產、分配與出路進行思考的原因。中國的財富生產、財富現狀正在催生新的財富思想、財富倫理、財富人格,正在建設新的財富社會。魯敏的這部作品是對這一社會趨向的呼應,也是其先在思考的意義。最近拿到成書《金色河流》,我依然執念于這樣的闡釋視角:這是新時代的重大現實主題,也是當代文學新的財富書寫。

魯敏

財富首先是歷史的,說到底,人類的歷史就是一部物質生產的歷史,同時也是創造財富的歷史?;厮葜袊@幾十年的滄桑巨變,就是改革開放開啟中國人富起來、強起來的偉大歷程,在這個歷程中,中國人民發揮出了勤勞勇敢、奮發圖強的精神和聰明才智,以驚人的速度推動了財富中國的崛起。這不僅是一個財富創造的過程,更是一個社會對勞動、生活、人的價值不斷追求,對公平、效率、正義不斷思考并調整社會運行機制、財富與人的倫理道德與行為規范的過程??梢哉f,《金色河流》對這一個歷史過程進行了細致入微的表現。
小說的主人公穆有衡(有總)是改革開放背景下拼搏成功的第一代創業者。他并不是一個天生的生意人,雖然他對貧窮有著刻骨銘心的記憶,夢想著“吃白面吃大肉”的日子,但是,支撐著穆有衡最初人生理想的還是耕讀傳家的農耕思想,是體制內的一份工作。這正是當年許多人的艱難選擇,也是只有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的社會心理之一。如果不是穆有衡戰友何吉祥的資助,特別是何吉祥遭遇意外,彌留之際托付他處理的巨額遺產,穆有衡定然不會有今天。當然,也正是對何吉祥遺產的挪用,使穆有衡背上了終生的道德包袱。這不僅直接導致了穆有衡對何吉祥遺孤也即書中另一個重要人物河山的尋找、資助與遺產之托,而且成就了穆有衡后半生特別是臨終的自我追訴與反思。穆有衡對往事的道德懺悔,表面上看是情節上的展開與推動,其實是人與財富的關系發展到一定階段必然產生的心理震蕩。穆有衡可謂是一代人的典型代表,如同穆有衡在回憶中一一飄過的他的那些生意場上的朋友與對手,如張大頭、田老大、王總、下海的丁教授、做化工的“城北王石”、中韓合資的配貨經理等等。當初下海時,什么來錢他們做什么,“大多白手起家,是斬草劈蛇的開路先鋒,也是亂中取勝的野路子,三四十年沖殺下來,固然是吃了很多苦頭、流了不少血汗,但毫無疑問,最肥厚的那一勺豬油都給挖到他們碗里了,有的碗大,有的碗小而已。”正是這樣的財富經歷,使他們對金錢有了直接、樸素而一針見血的認識:“‘錢’一祭出,所向無敵?!庇终菍疱X的這種認識使穆有衡對身后的財富有了擔心:“這輩子經過的所有事,不管好孬,都不是我這個人在做主,而是錢,從來都是錢在后頭裝神弄鬼、興風作浪?!备黄饋砹说哪掠泻庥纱碎_始了反思,也開始了自己第二階段的財富規劃,這一規劃的實質就是理順財富與人、財富與社會的關系。
讓穆有衡困惑甚至挑戰的是,這人生第二階段的財富生涯比起當年的創業來更加艱難、更加復雜,他做過投資,做過慈善,做過捐贈,項目資助、道路冠名,他想讓財富增加“附加值”,有個更好的去處,更想讓財富發揮更多的作用,惠及更多的人。而最讓他不踏實的是他的下一代,他擔心自己的孩子對付不了金錢,“傷著皮肉,壞了五臟”。如果他們的子一代不但創不了業,不能促使財富的增殖,反而為財富所累,“真不如把那些阿賭物給鋪到大馬路上去,給千人踩萬人踏呢”。小說的主線就是圍繞著穆有衡生前身后的財富去向展開的。所以,為財富而憂慮的不僅是穆有衡,而是小說中幾乎所有的人物,也正是因為這根主線的聯絡與牽扯,才使穆有衡一個人的財富心結成為所有人對財富的牽掛、思考與謀劃,從而極大程度地突顯了主題。這里有謝老師的冷眼觀察。這個當年的媒體刀筆,而今穆有衡大內總管,當他帶著偏見審視穆有衡的財富人生后卻發現了穆有衡這個矛盾體,這個不斷試錯、試圖用“橡皮”擦拭生命、重組命運的人,這個在反思中企圖涅槃的全新的人。這里有王桑的叛逆與覺悟。這個穆有衡的小兒子,一次次掙脫穆有衡為他安排的人生設計,為的就是與財富脫鉤。但是,現實糾正了他對財富的偏見,也讓他在最后理解了父親,“應當公正地看待金錢,像看待陽光和水。應當愛慕商業,崇拜經濟規律,像愛慕春種秋收,崇拜季節流轉”。這里有穆滄。他是穆有衡的大兒子,一個阿斯伯格癥患者,但在作品中,他卻似開了天眼,以若愚之大智用特殊的話語方式一次次讓人刮目相看。更為關鍵的是河山。這個當年何吉祥的遺腹子,過早地領略了人生的苦痛與磨難,在奇跡般的人生中,她與穆有衡如同財富的兩極?!笆苓^傷的人,才懂別人哪里疼”,正是長期“被救助被給予”的經驗,使得她對于社會慈善有著貼己切膚的獨特感受,并在無數次的創業失敗中深刻認識到財富創造的艱難,尤其是財富轉化的價值。所以,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穆有衡最終將自己的遺產捐給了“吉祥夢想基金會”,并將基金會交給河山主持,從無意識到有意識,實現了他對財富社會化處置的自我推動。
穆有衡的往事獨白、謝老師的非虛構筆記本、王桑的昆曲傳承、丁寧的曲折求孕,穆滄的澄明本真……細數中國幾十年的重大時間節點,在古典戲曲的鼓聲弦歌中,《金色河流》以多重視角營構出了一部關于財富的復調敘事。它的最大貢獻在于給當代文學人物畫廊增添了一個新的時代形象,那就是新型的財富價值實現者穆有衡。以前的文學作品的新人形象都是青春的、叛逆的,而魯敏這次卻給我們塑造了一個“老熟”的新人形象。正因為其老,才承擔了更為豐富的社會內容,正因為其老,也才可以完整地呈現出中國幾十年來的財富之路,呈現出中國走向現代化財富社會的轉型之道,呈現出從當初一部分人富起來到現在邁向共同富裕的歷程。小說的最后,穆有衡離開了人世,但在他新的財富理想中復活了,他的生與死無疑是一種象征。這個新人的誕生昭示了我們面向未來的財富夢想。
(作者:汪政,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理事,江蘇省文藝評論家協會主席,江蘇省作家協會副主席)

賬號+密碼登錄
手機+密碼登錄
還沒有賬號?
立即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