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畫山水,打開一道創造的大門
——中國南方油畫山水研究展之思

山林云水圖系列——日映嵐光輕鎖翠(布面油畫)
陳鈞德 藝術家家屬藏
繪畫中的風景,不是大自然的重復,是藝術家觸景生情的產物,通過對自然的詩性表達體現作者的心聲。高聳的山岳、恒古不絕的長城,是包容和力量的象征。水的涓涓細流,克盡艱難,千里奔騰終入大海。山水之美,體現人性之美,寄托著對崇高的懷想和歷史的幽思,山水精神就是人生應該追求的精神。
經過近一年的精心籌備和國內巡展后,由中國油畫學會和國家大劇院主辦的“山河交響——中國南方油畫山水研究展”日前在國家大劇院舉辦。作為巡回大展的收官展出,本展集中呈現了來自全國百余位藝術家創作的170余幅優秀作品。尤其是很多重要的畫家的作品參展,提升了展覽的學術品質和高度,使本展成為了全國性關于南方題材的高水平專題性大展,引起業內人士的廣泛關注。
本次展覽的籌備起始于2020年,為推進南方油畫風景創作,由南方新成立的油畫群體——中國油畫南方山水研究院,邀請我參與幫助策劃與組織,以使展覽能達到更高的學術價值和社會影響。2020年5月在??谡匍_的籌備會議上,我提議:展覽目前以南方十幾個省區市的優秀藝術家群體為基礎,但對于南方油畫山水的探索研究可以不局限于此。如舉辦展覽和學術交流應以開放的姿態,其他省區市的畫家如有表現南方題材的優秀作品也應參加會更妥,這是因為南方題材對本土畫家來說確實情感較深,但其他地域的畫家到一個新鮮的地區或許也會很敏感,也可以畫出不一樣且很出色的作品。只要我們努力,充分發揮各自個性特點和創造性,就可以使展覽從一個群體的視角擴展為中國油畫界攻關中國南方大地油畫創作研究的全國性的專題展覽,從而產生更大的學術意義。在大家的熱烈支持下,展覽定名為“山川魂魄——中國油畫南方山水研究展”。展名前置“山川魂魄”是為明確整個展覽的精神指向。這樣的策劃與安排原則與人們熟悉的表現客觀自然的油畫風景畫有了顯著不同,由此大家便可看到從展覽名稱上出現的三個概念,即“南方”“油畫山水”和“研究”,引起畫界的關注和重視。
關于“南方”,從全國的地理格局看,“南方”一般指長江以南,東臨濱海,包括江蘇、上海、直到西南橫斷山脈的十幾個省區市,它們地域環境各異,這里有中國最富庶絢麗的長江、珠江三角洲這樣的河網地區;南至海南島,那里有廣闊浩瀚的大海、島嶼和海岸風光,也有像四川、湖南、云貴高原和橫斷山脈所具有的險山急流、大山大水、高峽平湖等山川自然的神奇之貌,展現了多樣自然生態和地域之美,南方之所以值得藝術家的精神投入,不止于自然風光和復雜多樣的地形地貌,作為充滿濃郁南方氣息的沃土,由此孕育出獨特的民風、民情與民俗,無論是傳統農耕文化的沉穩、樸實,還是江楓漁火的詩意,無一不根植于中國人對意象意境的美學認知,為藝術創作提供了豐富的生活資源和精神源泉。

春天的腳步(油畫) 王銳
“油畫山水”是本次展覽中提出的新概念,這既是一個學術亮點,也是一個學術難點,起始是由生活在南方各地區的一群熱愛研究中國南方山水的藝術家提出并組成了研究群體;油畫的一般題材分類有油畫人物、油畫風景、油畫靜物等,而山水畫則是中國傳統繪畫的重要體裁形式,山水審美是中國人獨有的審美意識,也是中國文化對世界文化的一項貢獻,中國人更追求人與自然山水和精神上的契合,提出油畫山水實際是把西方油畫風景的概念與中國山水這兩種不同藝術形式糅合到一起,把油畫風景導入到中國山水精神文化觀照之中,使之具有中國文化精神的特點與內蘊,當然把“山水”和“油畫”兩個概念并置,并不是簡單的嫁接,而是取其精華、融會貫通后再自成一家,從而提升油畫風景的文化深入和精神價值,這是中國油畫家一種有抱負有理想的、對于藝術精神不懈追求的體現,在學術上值得鼓勵、研究與探索。
關于“研究”,此次展覽中的研究意義,一是以油畫形式語言探索南方題材的藝術表現,或者說油畫不太容易表現好南方特色;二是從油畫山水概念的提出和實踐上的深入探索,可以看出當代油畫家在前輩畫家探索基礎上的繼續研究。
從中國山水畫史和傳統文化進程來看,歷史上曾有很多南方畫家取得過突出的成就。改革開放40多年來,當今的藝壇也已產生了一批優秀的南方畫家。我們可以看到中國歷史上的南方既有深厚的文化傳統,又有豐富的地理資源,還有獨特的風土人情等優越條件,未來可期。
而源自歐洲的油畫藝術,經百年引進的發展歷程,在時代滄桑中,經幾代藝術家的不懈追求,完成了把本屬于西方文化載體的油畫藝術,轉變成了中國文化載體的歷史性過渡,獲得了突破性的進展。今天中國藝術家正在努力拓進,創造具有民族精神和文化內蘊的時代藝術,在這個艱辛過程中必然會面臨新的學術課題,這也是我們進行中國南方油畫山水研究需要面對的問題。我們認真分析在科學、理性和真實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油畫藝術,而從中國文化傳統精神來說,講究天人合一、中庸、和諧、格調、境界、意蘊的詩性表達等,就如油畫中經常提到的構成、節奏、對比、黑白等概念。從傳統藝術中,我們可以感悟作者對客觀世界的理解。從文化角度看,油畫藝術進入中國,中西文化交流碰撞,必然會產生不同的創造成果,展現一番別樣生動豐富的藝術面貌。
因此,在絢麗的歐洲油畫天地中仍留下一片可供中國藝術家展示才能的領域,這就為中國油畫家打開了另一扇創造的大門,展現別樣的創造空間。向東方藝術吸收營養的探索也是不少西方藝術大師在藝術探索中的著力點,如在歐洲印象派的作品中就出現過不少東方藝術的元素。這是他們發展歐洲藝術的著力點,也從另一個方面顯示出中國美學理念的藝術魅力。所以,要把中國人自己的風景畫藝術發展到一定高度,既要不同于歐洲的傳統藝術,又要兼收并蓄世界藝術的精華,更要創造符合中國人自己審美理念的藝術作品。一代代藝術家與時代同行,逐漸將中國文化精神的特色,注入油畫風景的實踐之路和時代藝術的探索之路。
近來大家都在議論何為民族精神、中國特色的話題,我以為民族精神和中國特色,絕不可能具體標出空泛的普適概念,它蘊含在中國廣袤大地的每個地區,體現在地域特征和人物風情中,我們今天深入挖掘南方的精神特質,就是中國人文精神的體現,所以對南方自然風景和人文精神的探索,在一定意義上就體現了對中國文化精神的追求。正是展題中的這三個概念構成了此次展覽的重要學術特色和展覽本身的價值。
基于上述的學術認知理念,經過認真準備和籌劃,“山川魂魄——中國南方油畫山水研究展”成為了全國風景畫家共同探尋南方山水的研究展。其既是在南方油畫題材上的專題研究,也是一次全國范圍內具有代表性畫家作品的集中展示,對反映當代油畫現狀與發展水平具有重要意義,進而完成了把油畫藝術從西方文化載體轉化為中國文化載體的歷史性過渡。2022年此展在北京國家大劇院舉行收官展,把展覽前置詞由“山川魂魄”改為“山河交響”,以與大劇院的音樂舞臺更為和諧與協調。
展覽以清新的藝術語言、充滿濃郁南方氣息和民族審美的情感以及總體的高水平,成為匯聚全國老中青優秀作品的油畫藝術大展。作為研究性的展覽,它真實清晰地展示了當今中國油畫表達大自然精神的高度和水平,展示了中國油畫藝術本體語言創造性成果,也反映了當今油畫創作中亟待解決的問題和不足之處,為今后的繼續發展和研究提供了有價值的依據。
展覽中的優秀作品大都來自生活感悟,雖其藝術手法上基本屬于寫實范疇,但可看到優秀的創作中不受具體景物限制,著力表達精神內蘊。當筆下不把具體物象作為創作終點而作為創作起點,便能取得某種心靈的自由,使作品成為可使心靈遨游的天地,展示了它特有的悟性和心智,在畫面構成、色彩運用、精神境界的詩性表達等方面,都作出了出色的貢獻。
其次我們也很高興看到,在近幾年的各方關照與重視下,油畫作品照片化、圖像化的傾向在這次展覽中已經鮮見。對一些精確復制物質現實的寫實繪畫領域傾向來說,藝術反映生活,并不等于簡單地照抄生活、扼殺藝術精神現實以至失去藝術本性,而無限夸張個人精神現實傾向,同樣是回避當代現實社會生活而偏離藝術本性。藝術要與生活達到和諧統一,不但把現實生活的表象轉化為情感表達的藝術形象,還要根據對當代生活的感悟進行提煉、概括,使所創造的藝術形象更加適應時代審美觀念和情感的升華,從而創造具有強烈時代精神和個性特征的優秀作品。
當然,我們也看到,近些年我國油畫界從表象看似乎很繁榮,展覽如牛毛,觀念如潮水,也有很多年輕畫家不知所措,渴望一夜成名,急躁情緒紛至沓來,所以特別需要有責任感的藝術機構和藝術家,創作出一批優秀作品來引領我們的藝術向深度探索。藝術精品之所以精,就是在于思想精深、藝術精湛、制作精良。
今天,長江流域、珠江流域、橫斷山脈、云貴高原、黃山、武夷山、雁蕩山、漓江、瀾滄江、萬泉河、五指山等中國的南方大好河山無時不在召喚我們。路在心中,行在腳下,希望中國的油畫家們在大山大水的洗禮中不斷探索前進,在攜手前行中感悟山川魂魄,煥發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精神偉力,用作品揮寫時代氣象,奉獻給這方神奇的土地和智慧的人民。

賬號+密碼登錄
手機+密碼登錄
還沒有賬號?
立即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