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味 情味 韻味——從喻國瑋美術作品看當代藝術的突破

喻國瑋作品
我曾給喻國瑋的藝術作品寫過評論,有朋友覺得還不錯,現在回頭看覺得有點華麗,華麗的東西容易遮掩本真和本心。這次喻國瑋的畫展我又匆忙寫了一篇,至于技法和筆墨的優與不足,還要請專業的畫家、評論家來評判。在技術上,喻國瑋的作品肯定會有向各位大家學習的地方,但他的作品中沒有絲毫無病呻吟,沒有晦暗和陰暗,更沒有為了創新而劍走偏鋒的嘩眾取寵。他的作品中是有光的,有向上向遠方追求和開拓的勇氣、信心和力量。
喻國瑋的作品中有大志,陸機以“心凜凜以懷霜,志眇眇而臨云”提出藝術家的心要純潔,志向要高遠,在喻國瑋的作品里我們就能看到這種情懷。喻國瑋作品中的這種理想情懷可分為兩種,一種是把純美和純凈作為藝術的境界;一種是把給人勇氣、信念和希望作為藝術的追求。記得喻國瑋說:“人可以什么都沒有,但不能沒有希望。”那么藝術能給人希望和追求希望的勇氣就是一種對人的“拯救”,藝術作品能有這樣的作用,那就是化虛為實,就是啟蒙和拯救靈魂于迷茫的明燈。
從審美上說,喻國瑋又是怎樣把情懷這種看不見的“虛”,轉化成藝術這種看得見的“實”?這就不能不提藝術的驅動力——激情。只有激情才能讓理想騰起熊熊大火,催逼著藝術家去創造。但沒有理想,激情也容易跑偏。激情加上情懷讓喻國瑋的作品速度加快,如大江東去,一瀉千里??此淖髌?,真的就像有一條激流向我們流來,有的壯闊,有的洶涌澎湃。這激情構成了藝術作品的氣脈,它鼓蕩著、奔涌著,使水和墨都如沸騰起來,滾滾向前。
如果找個關鍵詞來概括喻國瑋作品的審美品格,那就是雄健。這是他作品的氣質,是虛與實、精神與外形的合一。在外顯示成氣勢,在內凝聚成一種氣度,這樣一來,他的作品就有了“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的啟示和意味。它閃耀著清醒的英雄主義和夯實的理想主義的光芒。踏實的理想主義是心懷理想,但不忘把每一步夯實。需要指出的是所有作品都是藝術家人格的凸顯,藝術家心有高山大海,作品才能遼闊坦蕩。心打開了,格局就大了。我把以上這些理解成喻國瑋作品的意味。
喻國瑋作品也流露出了溫暖和深沉的情感。情與義是所有作品的肝膽,是正義感和同情心。喻國瑋的很多作品有人間冷暖的氣息,但同樣契合中國畫的意境,他的作品中有“爐火”也有“烈火”,是性情和人格的自然流露,有情有義,有熱愛,有生活的氣息。比如《鳥鳴驅霧看日出》《長白春色》《走巫峽》等作品雖然大氣磅礴,但其中的熱愛之情還是滲了出來,與所有山水畫相同,透出的是一種歡騰、熱烈和喜悅。這些作品是有溫度的,能看出畫家對生活、自然、故鄉以及一草一木傾注的真情深情以及抑制不住的喜愛。尤其他擅在一片草木中或大海上空畫上一抹紅色,如《鶴鳴九皋》《紅日普照滄海靜》《日映紅海灘》,給人歡喜奔騰升騰之勢。這紅色就是點睛之筆,傳遞給觀眾的就是一種激動興奮之感繼而對生活有了積極向上的力量。
我把作品中的烈火看做他對生活的態度。在他的《歸來》《回歸》等畫中,暮色中顏色暗了下來,意境上有了凝滯的感覺,畫面溫馨,但也稍許凝重了,這就是畫家的另一種心情。還有爭春,幾個石縫中長出的花草,有頑強的生命力,當然也有先天的不足,我們被它的精神和斗志煥發的同時,也感嘆:石板上的大樹怎么長也長不過肥沃的山巔的小草。于是,思想就出來了。
喻國瑋的藝術探索首先追求的是整體的詩意感,其次是構圖上的力求新意,比如曠野中突然聳起的一道峭壁、山林中一股閃爍的清泉、茫茫葦海中幾處如星星般閃耀的白色翅膀,秋色中點點如螢火的紅色的漿果,都能立刻讓畫面生動起來。而這些畫面既熟悉又陌生,是真實又似夢境,但畫家要畫的就是心里常有但生活中又不常遇到的風景。好的作品讓人感動、心靈震撼,但又欲辨忘言,這便是喻國瑋有意無意間達到的藝術境地。這雖算不上大創造,但絕對是小發現,更是智商和情商的結合。它讓靜的景物瞬間動起來、活起來。這就是久久回味的詩意。這種詩意像空谷的回音往復回旋,越久越有滋味。
在他激情如驟雨、沉思似大海的抒情中,喻國瑋的內心不慌不忙,思維卻異?;钴S,他一邊追求藝術形式的空靈,一邊又力求思想的沉實。在藝術上,喻國瑋努力向上飛揚,直到凌云中,進入虛靜的境界。而思考上卻使勁向下,直到沉到人間的涌泉穴處,他擠出所有的雜質和虛妄,讓思想和自己的人格都純粹到如敲擊青銅和青銅那悠遠的回聲。

賬號+密碼登錄
手機+密碼登錄
還沒有賬號?
立即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