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的筆墨——讀陳之佛的《和平之春》

和平之春(中國畫) 1953年 陳之佛
中國美術館藏
傅抱石曾經題寫過這樣兩句詩:“雪個已矣甌香死,三百年來或在斯。”詩中所指即是自八大山人及惲南田故去后的300年間,一位最應推舉的工筆花鳥畫創作大家——陳之佛。近期,中國美術館和南京博物院共同主辦了“三百年來或在斯——陳之佛繪畫藝術特展”,展出了兩館館藏的共計91件套陳之佛不同時期的繪畫作品以及10件其生前所用的畫具,較為全面系統地展示了陳之佛的藝術成就。其中,分別收藏于中國美術館和南京博物院的兩幅《和平之春》聯袂展出,讓我們更加全面和生動地領略到陳之佛的藝術創作特點。
陳之佛(1896-1962),原名紹本,又名子偉、杰,號雪翁,浙江省慈溪人。他幼時即展現出過人的藝術天賦, 1918年前往東京學習工藝圖案,是中國留學日本學習工藝美術的第一人。回國后,在工藝美術領域做出了許多開創之舉,成為中國工藝美術的先驅,并先后執教于多所美術院校,建樹頗多。有感于工筆畫的日漸凋零,陳之佛在40歲以后開始致力于工筆花鳥畫創作,促進了花鳥畫的復興和變革。短短25年時間,他開拓了一條花鳥畫的新路,逐漸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他慣用線條,同時又有很深的圖案造詣,創造了既有民族特色又富有時代精神的新花鳥畫。他認為,表達花鳥畫的形式美,主要體現在構圖和設色兩個方面。陳之佛的工筆花鳥畫構圖,大小相稱、輕重得宜、層次分明,章法不拘一格、變化多端,但又都是經過精心的審度。在色彩上,陳之佛認為“隨類賦彩”,要“艷而不俗、淡而不枯”。無論是輕色時的靜雅柔和,還是重色時降低飽和度的富麗莊重,他的花鳥畫總能給人和諧的美感,既嚴謹工細,又生動多樣,既清新雋永,又深沉靜穆。正如中國美術館館長吳為山所說:“陳之佛以其卓越的藝術成就和獨特的藝術人生譜寫了工麗純美的篇章。他深植傳統根脈,入古出新,既是自明清以來在工筆花鳥畫方面造詣高深、貢獻卓犖的藝術大家,也是我國現代工藝美術和藝術教育事業的開拓者和奠基人之一。”
《和平之春》是陳之佛的代表作品之一。此次展覽中的兩幅《和平之春》均創作于新中國成立之后。陳之佛的作品在畫面意境表現方面在新中國成立前和新中國成立后呈現明顯的差異性。新中國成立前,陳之佛的作品格調雅潔、寂寞、寧靜,有著“力求孤高、淡泊、超塵脫俗的情味”;新中國成立后,新的時代背景和社會面貌的轉變也影響了陳之佛心境的轉變,其畫面情調不再是個人思想情感的表現,而是為社會主義美術事業奮斗而努力創作,畫面呈現清新、活潑、開朗、繁榮的面貌,帶給觀者積極樂觀的情緒。正如他自己所言:“由于認識的提高,思想感情有所轉變,因之在畫面上初步出現了較為清新、活潑、豐滿的面貌,作品已一掃過去那種沉郁的調子而顯見明快、開朗、繁榮、健壯,能給觀者以樂觀的情緒和強烈的美的感受。在作畫的時候,企圖表現得明快、鮮艷、豐滿、雄健些,才感滿意。”
1953年,正值我國第一個五年計劃開始實施,同時,“世界和平會議”也在北京隆重召開。陳之佛滿懷喜悅,創作了《和平之春》這幅具有歷史意義的經典作品。畫面中流露出的溫馨和諧、生機昂揚氣息,使觀者無不深受感染。這幅作品篇幅宏大,描繪了12只象征和平的鴿子,它們有的在山石上佇立遠望,有的在花叢中振翅高飛,有的在草叢中悠閑覓食,有的在伙伴旁梳理羽毛……俯仰各異,生動細膩,造型無一雷同。構圖上,陳之佛另辟蹊徑,大膽創新,將畫面重心集中于右半部分,左上角留白,作為視覺中心的小鳥,頭部采用重色,使觀者視線被吸引,右下的重色和左上的小鳥呼應,畫面平衡而又富有生趣。色彩上,石青石綠的山石與大紅的重瓣桃花形成強烈的對比與呼應,晶瑩如雪的單瓣桃花和紅彤彤的碧桃紅白相稱,艷而不俗,幾只淺顏色的鴿子,淡色雖淡卻淡而不薄。整幅畫面顏色對比強烈,色彩由淺至深,由明至暗,層次過渡自然,俏皮而又和諧,意境安詳靜美,抒發了陳之佛對新中國的美好祝福與期待。

和平之春(中國畫) 1960年 陳之佛
南京博物院藏
1960年,全國人民仍沉浸在新中國成立十周年的喜悅中,社會主義建設如火如荼。陳之佛滿懷對祖國的熱愛,創作了《和平之春》(二稿),描繪了初春沁人心脾的和諧景致,傳達出喜氣洋洋的氣氛。同樣是通過對碧桃等幾種春天花草和群鴿的描繪,展現出一派新鮮艷麗、萬紫千紅的景象。和1953年創作的《和平之春》相比,畫面的整體構圖、色彩運用和主體形象并無二致,只是畫面細部略有不同,如佇立于山石上的鴿子羽毛顏色、畫面左下部的繁花之姿、朵朵盛開月季中夾雜的不知名花草等等,極具秩序感的畫面雖然物象豐富,但依然寧靜和諧,意境審美歡快、喜悅、昂揚,藉此象征了對和平的理解和愿景。從畫面中不難看出,陳之佛此時的作品雖然在情調上趨于古人,但在畫面的整體精神上卻有著時代賦予的新的氣息。
筆墨當隨時代,時代不只是時間的跨度,更指繪畫應因時而變。對藝術家自身而言,要具有尋求超越的積極態度和探索精神,賦予作品以時代特色。作為近代工筆畫大師,陳之佛振興了沉寂多年的工筆花鳥畫壇,新時代的氣息和精神氛圍使他深受觸動,社會的使命感和對藝術貫注以新精神的責任心也指引著他的創作方向,其藝術創作“廣求取益”,兼具時代氣息,將工筆花鳥畫創作推到了一個新的高度,開啟了工筆花鳥畫創作的新篇章。
(作者系中國美術館館員

賬號+密碼登錄
手機+密碼登錄
還沒有賬號?
立即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