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曠細膩 古拙秀潤——讀徐光聚新作有感

沂山萬年松(中國畫) 徐光聚
徐光聚是當代水墨畫家。其山水,放曠與細膩兼具、古拙和秀潤并存。徐光聚學宋元名家,膺有古風,重視直接感覺體驗,又有活潑面貌。古人云,觀畫看氣局,徐光聚的畫風樸拙、格局宏闊,其長卷和大立軸,給人以高視闊步之感,一些如古松、假山等小品,也有不凡氣度。
初見徐光聚的畫作,是在一位朋友家中,那是一件巨幅山水,當時我被畫中恢弘闊大的氣勢所吸引,但同時畫中嚴謹的法度也給我以深刻的印象。后來我得知,他是一位極為用功的畫家,視作畫為修行。徐光聚為人沉靜、不事張揚,琢磨畫是他每天的主要生活,或沉浸于外在山水、或優游于大師名跡,都凝結在他筆下的溪山中。他遍臨宋元以來的名家作品,尤多得于文人畫家的智慧。在他的畫里,你或許可看到巨然的影子,或通過他筆意遲遲、惜墨如金的表現,讀出倪瓚、漸江的意味。
徐光聚作畫,文心如發、一絲不茍。讀他的畫,讓人理解了什么是筆筆到、筆筆有來龍去脈,絲絲入扣,氣脈貫通。細潤的筆致有時淡逸如青煙,能帶著看畫人輕云浮蕩,浮于邈邈天宇;有時又舒卷似細浪,甫一深究,你會順著淡淡漣漪,漸漸彌散,直有匯入大海的感覺。大能放,細能收,不疾不徐,從容開步,我覺得這是徐光聚繪畫的突出特點。
最近讀徐光聚以臨朐八景為素材的創作,深感他的繪畫又進入了新的境界。在近兩年的時間里,徐光聚走遍山東臨朐的山山水水,熟悉當地的每一片山林、每一灣綠水,為這片土地深厚的歷史積淀而感動。這里有號稱東泰山的沂山,被譽為五鎮之首,據說黃帝、舜、周穆王等曾來此封禪;這里的丹山,傳說是唐堯之子丹朱的封地。這里還有迤邐不盡的美景,如風景奇絕的石門坊,被人贊美為“仙山”的堯山等等。
徐光聚用實景表現感覺中的世界,并用一顆詩心來融匯這山川風物之美。他的畫,與其說是看出的,倒不如說是心里體會出的,是他真實生命浸潤出的。他畫得認真、畫得細膩,畫中有山川風物的風采,也有他性靈中的丘壑。如作品《秋醉石門層林染》給予我“滿天紅樹醉文章”的感覺,使我感受到徐光聚在嚴謹格法外還有浪漫的一面。看畫中,飛瀑如雪、山嵐叆叇,山巒垂直地向天際延伸,纏綿地向大地、向人的心中綿延,白色煙霧與紅色山林就這樣氤氳在一起。畫的是人間物,卻有仙靈氣;畫的是臨朐景,流出的卻是心中的潺湲細流。他的一些松石小景畫,很耐看,真是不求秋思足,但得明月多。文人意趣、天地懷抱,蕩漾在筆底。作品《法云寺迎客松》中的古松,霜皮雪干,夭矯離奇,沒有一片葉卻透出古樸天真的活潑,顯示出他深厚的筆墨功夫。
徐光聚頗具慧根,潛心創作,現在看他的畫,還有點緊,假以時日,能再放松點、畫面再空靈點,他的藝術道路一定會越走越寬,他的筆下一定會有更多激動人心的“好風景”。

掃一掃瀏覽更多內容

賬號+密碼登錄
手機+密碼登錄
還沒有賬號?
立即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