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藝術家伉儷的“時代的印記”

雛菊(油畫) 馮真
一對成長于革命家庭、在中國共產黨培養和教育下成長起來的藝術家伉儷,從革命年代的戰火硝煙到建設時期的和平發展,他們始終堅持文藝為人民服務的方向,從中外優秀藝術中汲取營養,他們的作品,如中央美院教授、中央美院原黨委副書記杜鍵所說:“給人一種沒有架子的親切感,毫無居高臨下或孤芳自賞的貴族意味。”7月2日至18日,由炎黃藝術館聯合中央美院舉辦的“時代的印記——馮真、李琦教授畫展”亮相北京炎黃藝術館,展覽展出馮真、李琦的300余件畫作,涵蓋年畫、宣傳畫、連環畫、油畫、水墨畫、水彩畫、水粉畫、速寫、素描等門類,其中一些為首次展出。“這些作品不僅反映著他們的藝術生涯,也是中國近百年來歷史變遷的重要寫照,更是對中國共產黨篳路藍縷、歷久彌堅的百年歷程的重要見證。”中央美院黨委書記高洪說。
提到馮真和李琦,不得不提創作于1951年的《偉大的會見》和1952年的《民族大團結》,兩件作品均由兩人合作創作,都獲得全國年畫獎。此外,李琦的《農民與拖拉機》、馮真的《娃娃戲》等,都是當時新年畫創作的優秀代表作品。“他們的新年畫繼承著解放區木刻的精神傳統,又積極地吸取了傳統年畫和民間藝術的營養,成為新中國初期倡導新觀念、極富感染力、為老百姓所喜聞樂見的優秀藝術品。”杜鍵說。
新年畫創作是馮真和李琦藝術征途的起點,后來他們分別在中央美院油畫系和中國畫系任教。馮真說:“李琦選擇了難度較大的彩墨簡筆人物畫,并逐漸明確了‘為對中華民族和全人類有杰出貢獻的人物寫真’的宗旨,創作出一批神形兼備的領袖、英雄、勞模肖像。 ”李琦的肖像畫融匯了中國畫渾然天成的筆墨氣韻和西洋畫的立體、色彩技法,獨樹一幟,特別在簡筆寫意和人物默寫畫的探索上取得了突出成就。
馮真在1956年到蘇聯列賓美術學院油畫系學習,1962年畢業歸國后在中央美院油畫系任教并進行創作。“我從列賓美術學院畢業后,不久就遇到‘文革’,所以油畫創作不多。后來我又轉到民間美術系,用很多精力和時間來收集和研究民間美術,離休后才又畫了一些油畫。”馮真說。展覽中,《北京西山秋色》紅葉似火、黃葉如金,《雛菊》清新淡雅,《陽光下的露臺》溫馨明媚,給觀者帶來歲月靜好的感覺。如杜鍵所說:“在他們后來的油畫和中國畫的創作中,都有新年畫創作中給他們烙下的純樸、樂觀、溫厚的印記。”

“自己活著就是為了使別人過得更美好!”——雷鋒(中國畫) 李琦

賬號+密碼登錄
手機+密碼登錄
還沒有賬號?
立即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