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中國美協主席范迪安:在重要機遇期承擔重要使命
專訪│中國美協主席范迪安: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機遇期,美術承擔著重要使命

新當選的中國美協主席范迪安接受記者采訪(孟祥寧/攝)
12月24日,中國美術家協會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京勝利閉幕,記者第一時間采訪了新當選的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范迪安。
記者:倍受美術界、文藝界矚目的中國美術家協會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今天勝利閉幕了,祝賀您當選新一屆中國美協主席。
范迪安:第九次美代會在黨中央的親切關懷下,在中宣部、中國文聯的關心和指導下,圓滿完成各項議程勝利閉幕了。與會代表很好地展現出了新時代的精神風采,大家都認真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藝工作的重要論述,結合中國美術過去幾年的發展成績來思考中國美術的未來發展。代表們從全國各地來,交流了許多這些年中國美術揚正氣、走正道的嶄新格局和氣象,尤其對我們今天如何站在新時代、新征程的新起點上弘揚好中國美術優良傳統,圍繞中國新時代這樣的重大課題進行創作研究、傳播展示和推廣交流,提出了很多思考。我在參加會議的過程中深深感受到,在社會全面發展、走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機遇期,擁有悠久歷史傳統的中國美術如何用我們創造的激情、投身生活的熱情、投入藝術探索研究的心力,為這個時代留下形象的記錄,用丹青筆墨來展現時代精神,成為整個美術界共同關心的課題,也成為大家共同的奮斗目標。
記者:能談談未來美術的發展方向嗎?
范迪安:這些年來中國美術界越來越有一種文化的自覺和藝術方向上的清晰,在用作品表現時代主題方面,投入了很大的心力。美術是用形象的方式來記錄和表現生活,只有緊緊把握時代精神這個根本內涵,通過深入生活實際,用鮮活的造型、濃郁的筆墨表達今天的發展氣象,特別是人民群眾的精神面貌,這樣的作品才能夠引起人民群眾的思想共鳴,也才能以喜聞樂見的方式形成更廣泛的傳播。這次會議結束后,要將大會精神向廣大美術家和美術工作者更廣泛地傳播,大家都要凝心聚力共同為中國美術新的發展而努力。尤其是要集中力量通過一大批主題性的美術創作、現實題材的美術創作來謳歌黨、謳歌祖國、謳歌人民、謳歌英雄,這也是美術家最能施展才華的著力之處。今天美術的形式風格已經非常多樣,這也是整個社會審美文化方面的期待,隨著我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審美文化的需求也越來越多,要求也可以說越來越高,而中國美術今天已經形成了一種大美術的格局,既有繪畫雕塑這些藝術形式,還有大量公共藝術、設計藝術、建筑藝術,等等。因此今天的中國美術要借助各種藝術形式的載體,把時代的主題體現得更加充分,讓美術作品的內涵能夠和人的思想情感產生共鳴,從而讓中國美術發揮更大的社會作用,也使得今天的人民群眾在創造美好生活這樣一個共同理想下,能夠更多欣賞、理解、認識美的存在和美的價值,為我們美麗中國的建設增添美術的光彩。
記者:您當過中國美術館館長,現任中央美院院長,今天又多了中國美協主席的身份。無論是哪個角色,您都對公共美術較為關注。
范迪安:我一方面關注美術創作的現狀,特別期待多出思想精深、藝術精湛、制作精良的美術作品。另外一方面也讓我深深感到美術作品發揮作用是在我們的生活空間之中,是在人民群眾的那里。因此,美術作品的推廣傳播,比如說充分發揮美術館、博物館和藝術空間的功能作用,通過美術的評論來引導對優秀作品的欣賞和理解,我想這樣才能夠共同構成從美術創作生產到實現美術社會效益的一個全鏈條。所以無論是在中國美術館工作,還是在藝術學府工作,包括現在承擔美協的工作,我覺得都是要緊緊把優秀的藝術資源向社會更廣闊的空間不斷推進,使得人民群眾能夠通過豐富多彩的藝術形式感受和欣賞今天中國美術所反映的時代主題、思想內涵,從而發揮美術作品激勵人、感染人、鼓舞人的作用。
記者:請您從美育層面談談如何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給中央美術學院老教授的回信精神。
范迪安 :今天整個社會對美術的需求正在不斷擴大,其中也包括做好整個社會的美育工作。今年習近平總書記在給中央美術學院老教授的重要回信中特別提出要加強美育,這一點是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社會全面建設,尤其是每一個個體全面發展的體現。美術作品和各種文藝作品向社會的輸送傳播提高我們整個社會的美育水平,這對于我們堅定文化自信,增強在各種工作中的創新思維、創造能力都有重要的意義,由此來形成社會發展的各種強勁精神動力。
記者:美術在新時代將發揮怎樣的作用?
范迪安:美術創作的最重要特點是它的形象性、直觀性,因此美術家投身火熱的生活,即時捕捉和表現今天的時代風采,用藝術的形式特別是藝術的形象來展現我們所處的時代,從這一點來講,美術在各種文藝的題材、形式上應該是有獨特之處的。而且美術的形象與我們的視覺欣賞有直接的關聯,可以通過視覺的把握把藝術的形象轉變成我們認識社會、感受時代的一種藝術方式,從這個角度來看美術的造型和創作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今天中國美術界的老中青幾代美術家,現在都處在非常旺盛的創造階段。大家一方面特別珍惜今天所處的新時代,同時越來越自覺意識到要把握好新時代提供的新機遇,但是所有的問題都要回到藝術家自身,回到藝術創作如何提高水平、提升質量的根本問題上。只有真正從自身的藝術創造本體出發,把精氣神放在深入生活、感受時代,放在藝術創作的精益求精上,才能創作出無愧于時代、無愧于人民也無愧于藝術家自己的精品力作。同時還不能忽視現代新興媒體的傳播力量。因此對于美術的展示和傳播,對優秀美術作品的解讀和評論是我們特別需要加強的。
記者:在深入生活中如何發現美、創造美,百姓生活中的平凡或者是美好,如何提煉?
范迪安:藝術從生活中來,是對生活的凝練和提高,這是美術創作的基本規律,不能靠照搬傳統和借鑒他人來完成,而要從自己在生活現場的感受中來獲得、來形成。因此生活對藝術創作特別是對于美術這樣用形象來創作的藝術門類來說是十分直接和十分重要的。我們都說藝術家要深入生活,今天的藝術家深入生活不應該僅僅是憑著照相機,記錄一些場景就夠了,當然深入生活需要用多種方式,攝影記錄只是一個方式,最重要的是要觀察、感受和體驗自己所深入的生活現場,和老百姓多交往、多交流才能夠透過造型的表象刻畫人們的生活世界。描繪一番風景、一塊生活景象也要潛心投入,細心觀察,然后找到最恰當的表現視角,形成最有典型性的、真實感和藝術性相統一的構圖和層面。這樣的藝術才是來自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才更能傳達生活的本質、時代的內涵,同時也體現藝術形式語言的魅力。

賬號+密碼登錄
手機+密碼登錄
還沒有賬號?
立即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