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和書法何以成為中國文化藝術精神的象征
如果把西方的風景畫和中國的山水畫作比對,會發現,歐洲風景畫的起源是跟現代性同步的,而中國的山水畫比西方的觀念早了一千年,但是古人畫山水畫是為了什么,今天的國人卻不甚了了。
2018年11月3日,中國美術學院的“藝術·思想·科學——山水書法研究的新視角”國際學術研討會試圖回答這些問題。
研討會上,中國美院中國思想史與書畫研究中心主任金觀濤說,今天的中國正在興起一場對山水畫和書法狂熱的運動,并被認為是中國文化重建的一個部分,但是在這個狂熱背后,很少人去問:到底山水跟書法為什么會成為中國文化藝術精神的象征?中國文化藝術精神的象征是什么?
金觀濤和他的學生們通過歷史語義學的方法,給出了答案,“歷史沉淀在關鍵詞中,每一個關鍵詞在歷史中沉淀下來,它就像DNA一樣是可以被分析。”他們的解答和徐復觀在《中國藝術精神》中的看法不同。徐把中國的文化定位為莊子精神,把畫家的人格定位為莊子的風格與追求。但是他們的研究發現,中國山水畫其實投射的是儒家文化本身。

古人畫山水是代替儒家修身的方法
古人畫山水畫背后的觀念是什么?“山水”第一次在中國里出現是什么時候出現?金觀濤的學生、浙江師范大學教師、中國思想史與書畫研究中心研究員趙超通過三年時間做出了解答。學界普遍認為山水畫的誕生和興起是道家思想推動的,而他通過對宗炳《畫山水序》的重新解讀,認為山水畫的起源是玄學與大乘佛學融合的產物。
趙超說,關于山水畫起源的研究主要是研究畫論和圖像。他認為西方傳統更加重視圖像研究,但對中國山水畫的起源研究中,圖像部分是一個空白,漢學家對山水畫起源的研究也不多。
金觀濤和趙超認為,古人是以畫山水代替儒家修身的方法。金觀濤表示,“古人跟我們不一樣,他們生命最根本的追求是修身的追求。在魏晉玄學修身的情況下,把畫山水作為一項社會運動,因此,修身是中國藝術精神的起源,也是最終動力,包括書法、繪畫等?!彼麄冋J為,古代的宇宙秩序就是山水,全景式的山水。
金觀濤的研究團隊找到了中國美術史跟中國思想史的高度的同構性。他們認為,中國思想史的主線為:法家—宇宙論儒學—魏晉玄學—心性論儒學—程朱理學—陸王學心學—氣論—考證—革命烏托邦。山水畫符合后半段的思想史的路徑,而更能夠完整代表中國藝術精神的則是書法。

書法能夠完整代表中國藝術精神
“對于書法的考證跟書法形態的對比,可以勾畫出書法作為中國審美精神代表的基本結論。”金觀濤說,中國文化的精神背后就是道德追求,而道德和書法之間存在著很深刻內在的聯系,道德可以定位為向善的意志,對應規范,而遵循規范表達的同時追求自由,這是很多書者在書法過程中能夠體現的,而這樣的精神在西方沒有的。
他們考察了“書法”這個詞的第一次出現,通過對書法關鍵詞考證發現,從春秋戰國到西漢,是孔子明確把道德價值注入到書寫中,然后慢慢從制度到內容,最后到價值,道德向書法不斷投射,例如通信過程到書寫過程,到字體等等,最后凝結的就是道德和修身的追求。
具體而言,金觀濤認為,書法審美標準的形成和演變存在于兩大階段:一是從秦漢到唐代,而宋代是一個過渡期,元代到清代是另外一個大循環。
他舉例說,隸書背后有深刻的制度內涵,直接把書寫的規范跟大一統的官僚制度,以及背后宇宙論儒學的觀念聯合在一起了;而東漢末年草書的興起,對規范否定,但反規范本身也要遵循一定的規范,于是一個完全新的書體出現。一直到唐代,接受佛教,成為楷書新的代表規范的書體。這是第一個循環。
金觀濤說:“隸書代表規范,草書代表自由,美的價值既不是完全規范,而是規范中存在自由,在有規范的情況下最高表達的自由?!彼栽谖簳x南北朝的時候可以看到隸書跟草書之間的緊張產生一個新的書體:行書。行書被認為最能代表書法價值,從行書起源里看玄禮雙修,以及二王的字怎么會成為書圣,到了唐代,魏晉南北朝玄理雙修代替心性論儒學及佛教,一方面看到楷書的出現,唐隸直接影響楷書的出現,看到狂草與唐代佛學之間的關系。
金觀濤認為宋代的過渡期很有意思,因為很難定位。第一,宋代的官方不太重視書法,有制度限制,第二宋代正統的士大夫不重視書法,認為是玩物喪志,在道德意識形態層面宋代是書法的衰落期,同時書法在宋代又是多元化時期,沒有道德意義上的束縛,變得更多元化。這個情況到元代結束。
該研究報告從批評徐復觀開始,但目的是為了細化中國的審美精神?!拔覀兊拿缹W理論是康德的,康德理論并沒有錯,但是他只有西方的經驗,為什么不能把中國的經驗加進去?一定不能封閉地孤芳自賞地講中國,要跟西方審美精神一起來講,跟西方形成真正的對話。美是一個奇怪的領域,為了審視審美,我們至少需要兩種文化的歷史視野,只有當西方和中國的審美歷程都得到闡明以后,美是什么才能真正得到理解。”他說。
“這就是我們中心的任務?!苯鹩^濤強調,“中國藝術史和書法研究中心未來想跟西方繪畫結合,想形成一個東西方審美記憶的比較的平臺,完成藝術、思想跟科學的整合?!苯鹩^濤的愿景是,繼續在語詞跟圖像之間架起橋梁,給山水畫建立數據庫,建立一個山水畫數據庫的研究中心,系統的開展山水畫跟數字人文的研究。
此次論壇上,以“中國思想史與書畫研究中心”為主的年輕學者們分享了近十年來在繪畫、書法、近現代藝術轉型三個方面取得的研究成果。

賬號+密碼登錄
手機+密碼登錄
還沒有賬號?
立即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