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小說是先起題目還是先寫作?”作家付秀瑩這樣說……
9月8日下午,在河北省作家協會“文學讀書薈”現場,《長篇小說選刊》執行主編、小說家付秀瑩應邀主講《語言、細節、想象力:看小說如何生長》。

付秀瑩為讀者簽名
付秀瑩從語言,細節和想象力三個方面分享了小說寫作的特色。
“寫小說就是寫語言”,付秀瑩做了這樣的開場白。在她看來,好的小說語言是有個人氣息的,不需要華麗,樸素的、家常的反而更加有味道。
她舉例子,有作者寫公雞打鳴,不用“喔喔喔”這樣的慣用詞,而用了“我我我”,乍看之下好像是錯別字,但這樣寫給人帶來了擬人的感覺,好像公雞在說“我的一天開始了”?!斑@樣的語言就非常富有個人氣息,讓人過目不忘”。
“細節是小說的血肉”,她認為,細節考驗著小說家的敏識度,就像是一粒粒埋藏心底的種子,要求作者對生活的點滴有充分的觀察和細膩的把握,在作者的澆灌和 呵護下才能生根發芽。她舉了自己的短篇小說《愛情到處流傳》的例子,因為一個細節讓很多人誤以為是發生的真事,也有很多讀者在里面讀出了自己的故事。

現場觀眾在認真做筆記
“除了語言和細節,小說家還需要具備虛構和想象的能力。”付秀瑩如是說。關于如何在小說創作過程中恰到好處地發揮和運用想象力,她提出八字箴言:“無話則 多,有話則少”。她說,知道的、想要表達的越多,這時越要學會克制情感,節制語言;對于不知道的、不熟悉的人與事,就要在符合情感和性格的基礎上充分展開 聯想與想象,促使人物趨于飽滿,故事更加充盈。
在付秀瑩看來,寫小說是一種“控制的藝術”,這種控制力決定了小說是僵硬的還是豐滿的。
“對我來說,寫小說是一種補償和安慰”,個人的渺小無助可通過創作小說得到撫慰和平衡,同時寫小說也是對人生只能窺生活一面、對單調生活的補充。在現場,付秀瑩分享了自己認為寫小說的意義。
同時,她表示,對讀者來說,通過閱讀小說,人們在里面找到與自己相似境遇的人,通過這種“人生的交匯”,讀者產生“被說中心事”的幸福感,也讓自己的現實人生得到安慰和滿足。
現場有觀眾提問,“自己一直想寫小說,苦于想不到好題目,一直沒有動筆”,她想請付老師給個建議。付秀瑩表示,“我認為作品的題目不是最重要的,可以根據 自己的寫作習慣,不一定要先起題目才能寫作”,付秀瑩坦言,自己就習慣先寫作后起名字,自己的長篇小說《陌上》就是在創作完成后,經多方討論,最后定下的 題目。
付秀瑩在河北無極一個叫芳村的村莊出生、長大,她的小說《陌上》以“芳村志略”的方式呈現了一幅當代鄉村浮世繪。繼《陌上》之后,付秀瑩目前正在創作一個長篇小說,也是與“芳村”有關的,大概明年初會在《十月》雜志與讀者見面。
付秀瑩是河北無極人,談及她的小說,有一個標志性的村莊是繞不開的,那就是她的精神原鄉和文學故園“芳村”,“我的故鄉是河北省無極縣一個偏僻的小村莊, 在我的小說里,叫作芳村。我在芳村出生、長大,那個小小的村落,盛放著我童年和少年時代的記憶,漫長的、寂靜的,有著淡金色的投影,同村莊的草木莊稼月光 蟬鳴纏繞在一起。”付秀瑩曾說,“芳村”是她的文學想象的全部源泉。而說到“芳村”,就不得不提及她的一部小說《陌上》。小說以“芳村志略”的方式既為我 們描繪了一幅田園風情畫,又為我們呈現了一幅當代鄉村浮世繪。因此,付秀瑩被評論界譽為“荷花淀派的精神傳人”。《陌上》之所以能夠大受好評,“芳村”之 所以會如此迷人動人,離不開付秀瑩對小說藝術的獨到見解、對文學語言的精準把握,對文本細節的精益求精,對審美想象力和可能性的持續勘探與反芻。

賬號+密碼登錄
手機+密碼登錄
還沒有賬號?
立即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