奚美娟|一名文藝工作者的文化自覺

本文刊于《文化月刊》2018年6月刊
文化工作者的終極目標是推動人類文明進步,作為演員更要不斷地提升專業技能并豐富自己的內心,在精神上對自己有文化自覺的要求。文藝作品在社會進步的各個階段中會產生一種推動作用,社會的文化建設與經濟建設同等重要,文化工作者如果在精神上對自己沒有要求,就沒有能力擔當推動人類文明進步的角色。
—《奚美娟:一名文藝工作者的文化自覺》

奚美娟
國家一級演員、中國文聯副主席奚美娟近日來北京參加央視的節目制作的間隙,記者利用她短暫的休息時間,前去探望并做了訪談。近期,她正出現在央視一套的熱播劇《樓外樓》中。這部以舊中國為背景的電視劇作品,講述了封建思想與新思潮的沖擊之下一個家族企業的興衰。劇中,奚美娟飾演一位忍辱負重的母親,這也是奚美娟從影經歷中眾多的母親角色之一,教科書般的演技博得了觀眾如潮好評。奚美娟平時很少在公眾場合露面,生活中的她十分低調、含蓄。當記者在采訪地點如約見到奚美娟時,她一身素雅、溫婉親切,不端架子,舉止間流露出女性特有的高雅氣質。
此前,奚美娟正奔波于全國多個城市拍戲,連軸轉的工作節奏讓她在這初夏時節竟患上了重感冒,但本著謙遜敬業的精神,她依然細心地準備了此次采訪,隨時攜帶的小本子上密密麻麻地手寫著針對采訪問題預先準備的回復大綱。不難看出,如此懂得尊重、認真專注的態度不僅存在于奚美娟的表演中,且存在于日常生活的每時每刻。
與良師之間的緣分與聯系
奚美娟從不在意自己的演員身份,也不愿被他人冠上偶像、大咖等代名詞,她更愿意將自己定義為一名嚴肅的表演藝術家。40年的演藝生涯,她受邀參演的影視作品數不勝數。引發全國收視熱潮的家庭親情劇《兒女情長》、真摯感人的紀實故事片《一棵樹》、與導演張藝謀合作拍攝的電影《山楂樹之戀》……游刃有余的表演讓她幾乎拿遍了影視界所有重量級的表演獎項。作為我國為數不多的“大滿貫”殿堂級表演藝術家,奚美娟的藝術經歷與成長之路總是備受媒體與影迷們的關注。從“文革”后期的1973年恢復藝術院校招生,到1976年粉碎“四人幫”,再到今天改革開放已經整整40年……奚美娟說,她在那個天翻地覆的年代里以小小的生命見證了特殊歲月的始末,也被歷史巨瀾推動著,不自覺地往前走。那時,年僅18歲的奚美娟懵懵懂懂地參加了上海戲劇學院在“文革”時期的第一次招生考試,從此走上了表演藝術之路。
在上海戲劇學院學藝期間,作為一名青澀的學生,奚美娟遇見了不少良師為她作指路明燈,從這一眾優秀且具有責任心的老師身上奚美娟獲取了對表演藝術最基礎的認知和方法。當時授課老師的一些訓導仍然讓她記憶猶新,奚美娟回憶道:“在一次表演課上,我因為一段發揮較好的表演受到了老師的贊揚,第二天上課時仍然試圖去尋找昨天的表演情緒。此時,老師一眼就看出了我內心的想法,告訴我不要企圖去重復昨天的東西,這讓我認識到,在尋找的過程中自己如果被理性思維所包裹,就無法進行感性與即興的表演了?!薄安灰髨D去重復昨天的東西!”這句話讓當時的奚美娟醍醐灌頂,直至今天也影響著她每一次的表演,即使經常在銀幕上塑造“好女人”“母親”等角色,她也會盡力表演出這些角色之間微妙的差別。

在上海人民藝術劇院工作時期的奚美娟
經歷了充實的學生歲月后,奚美娟以優異的成績畢業并被分配至上海人民藝術劇院,正式成為一名青年演員,而此時“文革”也剛剛結束,她開啟了長達15年的話劇表演生涯。在這段時光中,奚美娟獲得了她藝術生涯乃至整個人生都不可或缺的養分。除了得益于上海人民藝術劇院院長黃佐臨對她的提拔之外,推動她進步的還有劇院里老演員們的藝術修養、觀看世界的角度以及對生活的認知。她感嘆道:“一個青年演員的成長過程中,有他們的陪伴、點撥、關注,是我這一輩子的幸福,同時也塑造了我對生活的態度、藝術鑒賞能力、人生價值觀等?!碑斎缃褶擅谰暝倩赝嵌谓洑v時,她發現除演技外,她學習到的綜合素養更為重要?!澳莻€時代十分講求一名演員豐厚的積淀,而不僅是表面的‘顏值’。整個20世紀80年代也是思想解放運動的過程,他們不斷地引導我去關心表演藝術以外的世界。”
采訪期間,奚美娟含蓄地表示關于她的藝術經歷的細節已被媒體回顧、提及了很多次,但她仍想說的是,遇見良師是一位演員在成長過程中極大的幸運,這是成為優秀專業演員的必經之路和普遍遵循的規律,幾乎沒有一個人可以完全依靠自身獨立成長為成熟的藝術家。她認為:“在這個過程中,受益者和提攜者之間同時具有對藝術的感悟和直覺,并會形成一種十分良性的互動關系,雙方所達成的共同的藝術感悟決定了我們能夠成為良師益友。如果我沒有對藝術基本的鑒賞力和判斷力,那么就有可能與良師擦肩而過,成為一種遺憾,這是雙方的一種緣分與聯系?!睂τ谵擅谰甓?,成長過程的背后既有良師益友的推動,也有自己在這股作用力下積極地前進著。

在上海人民藝術劇院工作時期的奚美娟
演員的綜合素質及修養
如今,奚美娟早已成為家喻戶曉的影視演員,因為精湛的演技,她在眾多影視劇中塑造的知識分子、醫生、勞動婦女等女性角色都深入人心,這些正面角色也會讓觀眾用“好女人”的形象來想象日常生活中的她。當記者問及哪一個角色與生活中的她最貼近時,奚美娟坦言,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沒有一個影視劇角色會和生活中演員自身一樣,而作為一名優秀的演員,奚美娟認為與角色最好的關系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她告訴記者:“每個演員自身的文化積淀和修養不同,以及對生活和藝術的看法不同,這都會影響演員去理解和塑造角色。在此過程中,如果一名演員的內心不豐富,那也無法對他所飾演的角色進行深層次的理解,一名優秀的演員需要具有引領角色走向深刻的能力?!鞭擅谰曛两癖3种咳沼^摩一兩部世界優秀影視作品的習慣,不斷學習世界級優秀演員的表演能力。對她而言,做演員的過程也是不斷學習的過程,目的是提升自己的綜合素養以及專業技能?!拔覈娪氨硌菟囆g家孫道臨老師就是一位綜合素養極高的演員,他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十分豐富。例如他在《渡江偵察記》中所扮演的解放軍偵查員的形象,就打破了大眾對于偵查員形象粗放、威猛的慣常概念,他賦予角色特有的睿智、儒雅的氣質,用個人修養引領角色走向更高的層次。沒有一個人是相似的,職業演員的能力就是要去區分這種細微的不同?!?/p>
奚美娟是在榜樣的力量和綜合素質教育下成長起來的,那些專業化的元素已融入她的血液里。但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作為流量藝人的重要戰場——影視行業出現了一些亂象,個別青年演員的作品、能力和獲得的名氣并不匹配,且綜合素質不佳,卻仍然擁有大量的粉絲。影視行業門檻逐漸降低,演技不再作為評判一名演員的基礎標準。當記者提及這一點時,奚美娟也感到十分困惑。在她看來,演員應該是有門檻的職業,有門檻才有價值,才會有追求和努力的意義。一名藝術工作者必須要堅持提高自身的專業化程度,才能讓大眾感知到藝術是有標準的。

生活中的奚美娟
奚美娟談道,她在工作期間無意聽人議論某些頗有人氣的青年演員,在拍攝過程中驕氣逼人,處處以自我為中心。有化妝師曾告訴她,有些青年演員在化妝時一直低頭玩手機,使化妝師不得不半跪在地上對他進行臉部化妝。存在于青年演員中對幕后工作人員的漠視甚至不尊重的現象讓奚美娟感到十分驚訝,她認為作為一名文藝工作者或一名演員,首先要學會尊重人和自重。影視乃至多種藝術形式都是綜合藝術,演員僅憑一己之力完成不了一部藝術作品,尤其是一部影視作品的創作,演員僅是其中的一份子,除此之外還需要各個領域工作人員的共同協作。她表示,在一部影視劇中,所有的職業都是平等關系,這種個例不應成為風氣。
文藝工作者的職責與使命
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政協文藝界別小組的政協委員們針對“文化走出去”“年輕藝人做慈善”“中老年演員的困境”“現實主義題材的重要性”等熱點話題展開討論。在采訪現場,奚美娟就如何講好中國故事,文藝創作如何更好地關注現實生活等議題積極地談了自己的見解。從事文藝工作多年的奚美娟,得到了社會大眾及影迷們的肯定,從而也有了許多社會身份,除去演員身份外,她還曾是全國人大代表,現在還是全國政協委員以及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電影家協會副主席,經常代表我國文化界人士進行參政議政。

電視劇《那年花開月正圓》劇照
奚美娟將這些身份看作是社會對她個人的信任與肯定,同時,她也借助這些平臺提升了自己的格局?!霸谶@些身份下,我更加關心不同制度下大眾基本的生存狀態,也更理性地看待整個社會的進程。以前我僅作為青年演員時,不太會站在這種高度上思考問題,這些身份使我有了更多的角度看待世界。”除此之外,她一直認為,文化工作者的終極目標是推動人類文明進步,作為演員更要不斷地提升專業技能并豐富自己的內心,在精神上對自己有文化自覺的要求。她說:“文藝作品在社會進步的各個階段中會產生一種推動作用,社會的文化建設與經濟建設同等重要,文化工作者如果在精神上對自己沒有要求,就沒有能力擔當推動人類文明進步的角色?!?/p>
由于我國人民群眾對于精神文化的需求日益提高,觀影需求也在不斷提升,目前中國影視行業雖然有很大的發展,但文化市場上的影視作品水準參差不齊。對此,奚美娟認為政府部門擁有話語權以及制定政策的相關人士應起到一定的引領作用,使大眾文藝兼具娛樂性與思想文化內涵。她說:“各種文化中都存在人類生活最基本、樸素的道理,一部文藝作品無論娛樂與否,都應該能讓人從中獲得一些啟迪。如果娛樂以及內涵都能兼而有之,那就標志著社會狀態是成熟而健康的?!痹谒磥?,改革開放至今,中國的歷史進程、社會發展是一個奇跡,而文化的基礎功能是再現社會生活,不能脫離社會整體的發展單獨看待,她說:“如今社會生活發展如此迅速,部分群眾認為我國的文藝作品與時代存在脫節的狀況。但從文化發展狀態的規律看,對于社會生活發展變化的總結,也需要一個反省和沉淀的過程,急于表達不一定就能把握得很準確。我相信經過時間沉淀后的現實主義作品會更有深度。”

電影《紅日亭》劇照
奚美娟表示,我國目前的影視行業總體而言是向好的,潛在的不足都已經被大家意識到,影視行業從業者的自我反省也很重要,這種對于現狀的不滿正是向前走的一種動力,希望從業者們不要僅沉迷于今天的高票房、高收視率,應腳踏實地、虛心地進步?!翱偠灾?,文化工作者仍需遵循藝術創作的規律,切勿‘暴飲暴食’。要堅定社會責任,為人民群眾生產出更好的精神食糧,從而提升普通老百姓整體的藝術鑒賞力及文化素養。”
獨家對話
《文化月刊》:據了解,您熱愛表演的同時也十分熱愛文學,表演作為一種藝術創作,您是如何在表演中體現文學性的?
奚美娟:我在生活中就是一個熱愛閱讀的人,這個愛好與我的父親的教育息息相關。在我二十幾歲時,圖書市場逐漸開放,父親就時常會購買一些大部頭的書籍回家,那時的我就開始似懂非懂地讀起來,慢慢就養成了閱讀的習慣。從事表演行業后,在飾演角色時我會潛移默化地進行一些文學性思考。例如在電影《一棵樹》中,我扮演陜北“治沙婦女”牛玉琴,該人物原型從種第一棵樹開始,花了23年時間,將一眼望不見邊的沙漠變成一眼望不到頭的樹林,她用的全是人挖、肩扛、驢馱等原始勞動的方式。我去她的家中考察時就在思考,當這個角色生存受到了嚴峻的考驗時人的生命力也被激發了,產生一種本能的求生欲望和求進步的自覺。影片正式拍攝時,我突然間就有一種想要在這個農村婦女角色身上賦予文化狀態、文學氣息的想法,這種想法出現后也就潛移默化地融進了角色中。
演員在表演過程中,借助肢體語言以及僅有的臺詞對整個劇本進行展現十分不易。還有一場讓我印象十分深刻的戲是,我扮演一位愛崗敬業好干部的妻子,劇本里有一場戲這樣寫道:身體不佳的丈夫吃完早飯后出門去工作,妻子送他到家門口,等丈夫走遠了以后,她仍然靠在門框上看著丈夫的背影過了很久很久。當時我反復思考劇本中的“很久很久”4個字如何表現,妻子沒有多余的臺詞,場景也十分簡單,但這4個字十分具有畫面感,也有我們所說的文學性。這時我就開始揣測人物的內心活動,她心里想些什么,如何引領角色走向更豐富的層次等等。有了這樣的思考,人物所呈現出的眼神以及整體感覺都會很不一樣。

閱讀不僅是奚美娟的愛好也早已成為她的一種習慣
《文化月刊》:能否談談您近期的計劃與安排?有沒有新的作品準備帶給大家?
奚美娟:近期我剛結束電影《紅日亭》的拍攝,該影片根據溫州發生的真人真事拍攝的。大概在20世紀60年代,五六位退休老人自發在紅日亭供應伏茶,免費送給拉板車、騎三輪車等體力勞動人員和過往行人喝。到今天,這一善舉已經堅持了45年,大家做得也越來越多,從每年夏季供應伏茶到秋冬施粥,現在還根據四季節氣和民間習俗免費向路人供應芥菜飯、清明餅、端午粽、中秋月餅、冬至湯圓、臘月糖糕等食品。這些老人和年輕義工克服自己家庭的困難,幾乎每天凌晨起床,為那些需要幫助的人熬粥做飯,風雨無阻。面對他們的無私奉獻,我為他們的精神和事跡所感動。這是一部以慈善為主題的影片,作為上海慈善基金會理事,我一直利用業余時間為慈善事業做些點點滴滴的事情,所以主辦方邀請我出演這部電影,我就欣然答應了,想用實際行動講好中國故事,尤其是老百姓的故事。
但這不是一部慈善宣傳片或紀錄片,最終它還是一部電影藝術作品,我并不希望大眾對這類作品有概念化的理解,而不去看重其中的藝術表達?!都t日亭》整個電影團隊心懷敬意、反復打磨劇本,在實現真實的基礎上進行藝術再創作,是這部作品成功的基礎。作為一名職業演員,我不會因為它根據真實故事改編就在藝術創作上偷懶,反而會更加花費工夫地去研究影片中的藝術表達,這樣才能創作出好的藝術作品,贏得觀眾的信任。

賬號+密碼登錄
手機+密碼登錄
還沒有賬號?
立即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