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誦讀藝術扎根于廣大民眾
誦讀藝術在我國可謂源遠流長。文學特別是詩歌,是先有聲音后有文字的,眾所周知,詩歌最早的形式就是勞動號子,那么,聲音與文字無疑是天然的一對。如何讓文字和聲音能夠互相促進,如何對古老的吟誦藝術進行傳承和弘揚,既要追本溯源,厘清根源,又要以前瞻性的戰略眼光對未來進行積極的引領。
在全民閱讀已然成為國家戰略的今天,構建“現代誦讀藝術”的理論體系有著舉足輕重的文化意義、時代意義、政治意義。誦讀作為一種有聲閱讀方式,是全民閱讀國家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不僅是全民閱讀的有力實踐者和推動者,更是國家文化生態體系的修復者、中華傳統文化的弘揚者、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書香中國的建設者。在這樣的背景下,“現代誦讀藝術”呼之欲出!
有聲語言藝術概念梳理
迫在眉睫
“現代誦讀藝術”要得以構建和發展,朗讀、朗誦、誦讀這三個概念是急需梳理清楚的。
“朗誦”屬于有聲語言藝術的范疇,是影視表演、播音主持專業中的課程,是有效、生動地提升基本功的訓練方式。目前,很多朗誦初學者,甚至從事數十年的資深朗誦者,在進行朗誦藝術創作時,常會有拿腔拿調、不像正常人說話的表達現象,此種“朗誦”傾向是最為文學藝術界詬病的,也是被真正的朗誦藝術家所反對的。
“誦讀”是現代誦讀藝術的簡稱。它可以展示所有文本類型的有聲語言藝術表達需求,堅持以文為本、走心至上,把文本用聲音的方式有技巧、藝術、走心地表達出來,重在還原作品的意境。誦讀既可高聲誦讀,亦可用中等音量誦讀,也可輕聲細語、娓娓道來。因此,誦讀藝術包括朗誦藝術。誦讀藝術要加強對作者、作品的關切、研究,在服務于文本的基礎上再展開有聲語言藝術的二度創作,要把基于“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文學創作原理沿用于誦讀藝術的創作,堅持“真實、真誠、真情、真聲”的四真原則,摒棄“虛情假意、拿腔拿調、動作隨意、脫離生活”的浮躁之風,以“適合文本需要、符合生活原理、堅持科學發聲、致力打動人心”的有聲語言樣式來真正推動和豐富“現代誦讀藝術”!
“現代誦讀藝術”之易之難
誦讀的入門門檻很低,但是,要高度掌握這門藝術又有極高的難度。要推動“現代誦讀藝術”,不可避免地要對從事“朗誦”數十年的朗誦藝術家、愛好者存在的根深蒂固又有明顯局限性的認知進行科學的引領。
誦讀之“易”,即指誦讀的入門門檻很低,凡識字者,甚至會說話者即能誦讀,勿論知識淵博程度,也勿論何種口音,只要走心,即可動人成誦。通常,人們會認為誦讀須普通話標準為先決條件。但眾所周知,1910年左右才有“國語”,1956年方有“普通話”,自古以來的文學作品,并不是都在普通話的語境下創作出來的,很多古代詩文甚至用普通話根本讀不出古體詩詞應有的平仄等基本規律。因此,普通話標準與否不應成為誦讀的先決條件。說誦讀之“易”也就很容易理解。
誦讀之“難”,是指誦讀藝術的頂峰只有更高沒有最高,誦讀藝術亦符合藝無止境之原理。誦讀確實可以理解為是有聲語言藝術中最容易的門類,但也不能忽視誦讀是有聲語言藝術中最難掌握的門類,大家通常會認同唱歌比誦讀難,唱戲比唱歌難,而更多的戲劇大師都認可唱戲中的“念白”是戲劇中的難中之難,而“念白”就屬于誦讀藝術的范疇。誦讀之“難”可見一斑。
時代契機和技術落后促進“朗誦藝術”
在當代,特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伊始,文學界涌現出了大量的主旋律作品,表達了對社會主義的擁護、對中國共產黨的愛戴、對領袖的熱愛等,也有對敵對勢力的有力痛擊、對丑惡現象的無情揭露等,這些主題都很適合用朗誦的形式來表達文本中或激昂或激憤的情緒。而反映風花雪月、小我情感的作品,在當時的環境下基本沒有公開發表和表現的主流舞臺。
當代朗誦藝術的發展還有一個難言之隱,就是技術的局限性。今天我們的誦讀者隨便擁有的一支麥克風,都可以媲美當年的專業電臺和電視臺、舞臺上使用的麥克風;而當年舞臺聲音技術與當下的舞臺聲音的先進技術相比簡直是天壤之別,站在舞臺上說話,若不大聲,靠后排的觀眾根本無法聽清楚演員的聲音,可見舞臺聲音技術之落后。無奈之下,迫使當時的藝術家用背離生活原理的腔調進行表達,這種無奈之舉被舞臺藝術特別是話劇藝術、朗誦藝術的某些繼承者們理解為藝術的特征而被不求甚解地繼承了下來,不明就里的觀眾們也誤以為這就是這類聲音藝術的應有面貌。后來的受眾和從業者,甚至也無意識理解為大聲地表達就是朗誦藝術、話劇藝術的藝術特點。此種理解和習慣甚至延伸到了最初的影視譯制片的配音工作中,這就是我們至今還能聽到某些嚴重脫離生活原理的“配音”的緣故。
值得一提的是,朗誦作為影視表演、播音主持專業臺詞課的一部分,是學生進行基本功訓練、情感駕馭訓練的有效形式。因為,文本有具體的內容,可以讓基本功訓練增加趣味性,有效性。說到底,朗誦是培養影視表演藝術家、播音主持藝術家的有效方式和手段。由于朗誦要求朗誦者不能看著作品進行表演,除運用聲音技巧之外,還要借助眼神、手勢等體態語言來幫助表達作品感情,以引起聽眾共鳴的效果。因為有著較高的專業要求,朗誦注定了是一門小眾的有聲語言藝術。
誦讀藝術,在當今社會環境下能讓更多人的內心得到慰藉,作為一種輕型的高雅休閑方式,誦讀煥發出了時代的使命,誦讀可以有效地傳播正能量、提高大家的文化素養,同時對全民閱讀的促進、傳統文化的回歸以及中外文化的交流,都有積極的推動作用。
“現代誦讀藝術”正在主動地承擔起時代使命,緊密結合新的時代條件,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增強誦讀藝術在社會正能量引導方面的凝聚力和向心力,體現四海歸心的社會現狀,讓誦讀藝術扎根于廣大民眾,努力推進全民誦讀,積極向社會傳播正能量,為實現中華民族文化復興和全民閱讀國家戰略的實現作出貢獻!

賬號+密碼登錄
手機+密碼登錄
還沒有賬號?
立即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