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錦詩寄語十位“敦煌守望者”:做好生活上不適應的思想準備
3月25日,“我在敦煌講壁畫”敦煌文化守望者全球志愿者派遣計劃首期營選拔工作完成,十位幸運兒經過全方位培訓,將用全新的身份——“洞窟解講員”為來自世界各地的朋友傳播敦煌之美。
3月30日,“我在敦煌講壁畫”敦煌文化守望者全球志愿者派遣計劃首期營新聞發布會及出征儀式在上海交通大學舉行,敦煌研究院黨委書記、院長王旭東,敦煌研究院名譽院長樊錦詩、原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周功鑫、上海交通大學黨委副書記顧峰共同為十位敦煌文化守望者加油助威,開啟他們的敦煌圓夢之旅。
該公益項目自啟動以來,收到來自各行各業熱心人士的申請,他們中間有商界成功人士、新銳設計師、媒體從業人員、策展人、教師、學生等。申請者經過“文博從業人員專項打分”、“研究院專家組評審”以及“網絡人氣聲援”的重重篩選后最終確定。這次入選的十位守望者中,年紀最大的56歲,年紀最小的25歲。
守望者之一顧健已在上海博物館志愿服務八年,在圈子里小有名氣,入選后她心潮澎拜,“能去敦煌講壁畫實屬三生有幸,我希望能夠做好橋梁,聯結敦煌與熱愛敦煌的那些人”。
“我守護著的敦煌,歡迎你們來守望?!薄岸鼗团畠骸?、敦煌研究院名譽院長樊錦詩也特意趕來上海為守望者踐行。同為守望者,樊錦詩在現場深情寄語十位幸運兒,“世界上只有一個敦煌,我代表敦煌歡迎你們,也希望你們能夠在了解敦 煌的基礎上,向外多多播撒種子,把敦煌文化帶到世界上的任何一個地方”。
但樊錦詩也不忘提醒10位志愿者,要在三個方面做好不適應敦煌生活的心理準備?!笆紫榷鼗头浅8稍铮瑵穸扔械臅r候只有百分之十幾。再一個是沙塵,最厲害的時候,十來米之內都看不見。第三個就是飲食,我到現在為止,都沒完全習慣,當地人吃得辣。我想說,你們要做好生活上不太適應的思想準備?!?/p>
盡管已經從敦煌研究院院長的位子上退下來,基本已經不管具體事物,但虛歲八十的樊錦詩現在大部分時間依然駐守敦煌。盡管八十了,但樊錦詩開玩笑說,“我才79,但馬上就要變成八零后了。”她還說,盡管在敦煌待了半個多世紀,她還沒有完全適應那里的生活?!拔医洺4驀娞?,一起床就打噴嚏,他們聽到我的噴嚏就知道要起床了,說我的噴嚏是起床號。一回到上海,就好多了?!?/p>
對于許多熱心民眾來說,敦煌還能保存多少年是大家很關心的問題。樊錦詩說:“那就不好說了,我們現在盡量用數字技術保存,然后用科技手段修復它,如果科技用得好,壽命會延長。如果用得不好,那修復可能反而是破壞,但你要不修就更壞。”
至于以目前的技術手段,敦煌到底能維持多少年,樊錦詩心里也沒有答案?!罢l知道啊,是一千年?還是一萬年?但有一點是肯定的,它不可能永遠存在。所以我們為什么要有那么多人去,招了那么多人碩士博士,就是為了盡量想辦法讓它保存得久一點?!?/p>
在以前的采訪中,樊錦詩向媒體表達,不要總寫她,她的故事很簡單,多寫點敦煌,她稱自己只是一個過客?!拔沂莻€過客,因為你不可能永遠活著。但希望莫高窟可以一直在。一個過客一個過客,一代又一代人,我們當這一段過客就要把它當好?!?/p>
敦煌研究院科研管理處副處長范泉也參加了發布會,他有過20年在研究院接待處的工作經歷,他講到為什么這次志愿者的主要崗位是講解員?!皬?980年代開始,凡是來敦煌研究院工作的,第一件事就是去接待部,這是個基礎。因為你不了解這個東西,你守護它干什么?你要學別人教給你的知識,通過講解,你自己再查缺補漏。比如游客問你,為什么壁畫會變色,你不知道,那你就會想,我要去學。通過這樣的方式,所有在敦煌待過的人更加了解敦煌的文化。”
范泉也談到在敦煌招募志愿者的困難和需求?!岸鼗褪须x敦煌研究院有25公里,這樣遠的距離導致我們很難招到志愿者。現在游客每年都在急劇增加,去年是135萬,接下去可能會突破200萬,我們的講解員人手就不夠。莫高窟是很脆弱的,作為講解員,我把你領進去,還有一個監督和保護的責任?!?/p>
除了保護和研究之外,范泉也特別關心怎樣把敦煌打造成文創產業。“現在所謂的敦煌的文創,都是把壁畫、彩塑末梢的東西取了一點,但是我覺得沒有達到目的。文創的內涵是什么?敦煌的核心價值是什么?這是我們特別需要好好研究和思考的。很多人都說你們要做文創太容易了,但是出來的成果我們沒有看到什么出彩的,都是比較膚淺的?!?/p>
“我在敦煌講壁畫”敦煌文化守望者全球志愿者派遣計劃由敦煌研究院、中國敦煌石 窟保護研究基金會、上海交通大學文化發展基金、上海名道文化發展中心聯合發起, 首批招募10人,為期6周,旨在通過系統性敦煌學知識賦能,培養守望者上崗莫高窟,為源源不斷涌向敦煌的觀眾演繹精美壁畫背后的故事。

賬號+密碼登錄
手機+密碼登錄
還沒有賬號?
立即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