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述裕:中國文化走出去要提高“賣”文化的能力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1月8日訊(記者劉園香) 1月6日下午,作為“2018年第十五屆中國文化產業新年論壇”的主題壇之一,海淀文化產業對話會——文化“走出去”的新模式與新途徑主題論壇在北京大學舉辦。中國文化在新時代有哪些新的模式和途徑?如何進一步提高我國文化服務在國際市場競爭力?如何通過文化產品和出口,提升我國文化的競爭力和影響力?與會專家圍繞上述問題進行了討論。國家行政學院社會與文化部主任祁述裕教授作了題為《講好中國故事傳遞文化精神》的演講,根據自己對文化走出去的研究并結合海淀區文化走出去的現狀分享了六點看法。

國家行政學院社會與文化部主任祁述裕教授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劉園香/攝)
第一,尋找共識。祁述裕認為,現在講文化走出去要做到以理服人、以德服人、以文服人,最重要還是以情服人,加強情感溝通,這是文化走出去的一個關鍵。具體說,要講鄉愁,每一個國家城市人都有鄉愁。此外,文化走出去尋找情感共鳴和尋找共同價值也是很重要的點。全世界所有人都知道芭比娃娃可愛,《舌尖上的中國》為什么能夠現在成為國外熱銷的紀錄片?祁述裕認為這是因為它們都是有共同的價值,“有共同價值的文化產品一定就有觀眾和讀者”。
第二,中國元素,時代表達很重要。“舞臺劇《千手觀音》,很經典的一個中國元素,表達的是中國傳統的文化元素之一佛教,表現觀音大慈和大愛,這種愛是一種大家可以接受的,舞臺方式又是時代的表達。”
第三,善于借力。祁述裕認為名人效應是推動中國文化走出去非常重要一種途徑,此外還要抓住青年,他舉例說:“有一個哈薩克斯坦的年輕人,在中國學了七年漢語,看了《中國好聲音》、《偽裝者》非常震撼,回去以后把中國的好的東西,好的電視劇翻譯給自己的國家,這是非常好的文化走出去方式。”
第四,提高“賣”文化的能力。祁述裕介紹了文化走出去的兩種方式,一種是送,一種是賣,國家行政學院培訓國外公務員是送,但是更多的時候要把文化賣出去。中國文化走出去有四種方式:第一,民間+市場;第二,企業+市場;第三,政府賣文化;第四是政府送文化。祁述裕認為最好的方式民間+市場、企業+市場的方式,是文化走出去首選。
第五,文化走出去本質是人走出去。祁述裕表示海淀區文化走出去其中很重要的點是人要走出去。
第六,提煉核心理念,傳遞文化精神。祁述裕認為硅谷之所以有影響力,它有一個核心理念:活著是為了工作,而不是工作為了活著。紅旗渠為什么有影響力?艱苦奮斗,不屈不饒。他表示,“海淀區核心價值是什么”是海淀區文化走出去首先要解決的一個話題。

賬號+密碼登錄
手機+密碼登錄
還沒有賬號?
立即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