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美好是新時代文藝的必然使命

當我們看到獲得56億票房的《戰狼2》,市場成功的背后很大意義上彌補了過去缺失的國家英雄形象,即便電影有很大的夸張,但人們能充分感受到民族的崛起與昂揚的精神。
中國的藝術和人民的真實生活,期望和現實之間的關系是一個急迫的問題。我們需要表現現實而不是穿越到古代,需要表現當下生活的多樣和復雜性,而不是將生造的一些古怪的故事稱為中國藝術,影視尤為急迫。
黨的十九大開啟了新時代的新征程。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十九大報告對于文化藝術發展更有積極意義。報告給予我們一系列啟示,首先是對于整個中國社會經濟文化建設提出了非常鮮明的發展目標。毫無疑問,中國政治經濟的發展已經躍入世界大國的位置,這為文化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礎。中國的文化建設已經有了非常大的物質基礎,文化形態的發展也有了許多新鮮的成績。中國已經到了文化建設應當適應整個社會發展的重要階段,文化對于整個社會文明的進步具有引領性的價值得到更為明晰的強調。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當對美好生活的渴望已經超越了簡單的物質需求,更需要文化需求的精神滿足。我們進入的這個“新時代”,既是國家發展復興的“新時代”,也是復興中國夢的“新時代”,但更重要的是文化發展的“新時代”。“新時代”有新的趨向、新的建設、新的舉措、新的方式和新的呈現面貌。我們需要去建設“新時代”中國文化的新鮮景觀。中國“新時代”有其必然性,因為人們為此付出了極大努力,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成功地改變了過去的落后面貌,“新時代”也是在經濟政治文化發展的基礎上躍進的新起點。文化的“新時代”已經成為一個日益突顯的重要追求目標。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文化建設日漸顯得重要,沒有文化和經濟的匹配,現代化是不健全的;沒有中國夢在文化上的呈現,顯然也是不能實現中國夢的。對文化而言,“新時代”是要呈現文化自信力、文化傳播力、文化和大眾之間的耦合性、文化在人們心目中的崇高地位以及人民在文化觀念上的新鮮感、追求高尚溫暖美好生活的文化意愿。
必須強調,習近平總書記對于文化建設提出的重要判斷特別值得我們思考,第一是關于文明特別是思想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的論斷,第二是對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認知。也許只有這個時代才能充分地認識到對于一個處于成長中并向小康社會發展的國家文化作為靈魂要素的重要價值。因為,國家文化的興盛,中國夢的真正實現,本身要有著高度的文化自信。而文化自信離不開對文化傳統的繼承,和前方目標的巨大呼喚力。文化復興對民族復興來說至關重要,因為文化是個人、時代和制度與人們心理世界、情感相統一的對象。文化具備給予人靈魂鑄造的作用,只有在文化上對自己的傳統有充分的認知,并對傳統文化堅守和發揚,才能有堅強不息的生命力。有對中華民族文化延續價值的認知,才會對國家民族充滿自信,而這種自信會充分地呈現在精神世界以及創造新的精神世界的路途中。當我們把文化作為國家和民族的靈魂來看待,實際上已經站在一個制高點上,即超越了簡單的物質生存第一的單一性,而把物質建設和精神文化建設放在了同等重要的位置。尤其是對于中國文化中許多保存下來的優秀部分,應當承續而不是丟棄,對于自己的自信力和精神的崇高昂揚就會產生巨大的作用。西方學者曾經指出,對世界人文科學最主要的觀念認知,早在古希臘和中國的春秋戰國時期就已經基本確立,后來人們只是不斷地闡釋而已。以此作為一個借鑒,我們必然承認中華民族的孔子、孟子、莊子、老子、荀子等先人,以及后人不斷對于中華文化血脈中的精神闡釋,通過文化的各種創造留給我們今天的財富,不僅僅有故宮、長城、敦煌的偉大,還有運河、園林等遺產,更有文化精神思想的財富。流淌在幾千年文明中的中華民族文化是我們的驕傲而不是拖累,給我們帶來進一步延展和值得信賴的東西。在這塊土地上的先民們一代一代創造的文字、傳說、物質建構、知識涵養以及對人類文明作出貢獻的思想,這些給予了我們巨大保障和強大支撐。在這樣的保障上我們會昂揚地追求世界大同的理念,可以向外人展示我們藝術各個方面的成就,并為此而自豪。同時,無論遇到什么情況,精神文化的激勵會讓我們感到無所畏懼,因為精神情感的感染力會通過血脈承傳下去。我們充分認識到文化是國家民族的靈魂,文化熏染人格,也意識到加強文化建設使之繁榮的價值。只有把我們自己的文化而不僅是西方文化當成追求目標,只有把我們文化里優秀的東西挖掘發揚光大并傳揚世界,才真正是偉大的國家、偉大的民族和偉大的文化。
在此基礎上,認識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進入“新時代”,既有對傳承優良中華傳統文化真切的認識,又經過現代實踐不斷豐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會隨著時間流逝越來越顯現其獨特的生命力。無論在什么樣的風雨中,人心之中所激蕩起來的傳統的強大力量,在新的實踐中會呈現為堅強的精神意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獨特性價值,越來越證明我們必須建設獨有的文化、獨有的涵蓋力、包容性以及影響價值。因此,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藝術,越來越成為我們堅定的信念。如果說以往我們還為了擺脫受壓迫的命運向西方學習,并且成功地學到了一些東西,但我們可能會越來越多地依賴對象,而不能變成自己的東西。我們學習西方的一些經驗而丟掉了自身的傳統;我們學習西方藝術的感染力與技術,卻逐漸淡漠了對自己優秀文化的繼承;我們對西方美術創作上的行為藝術與裝置主義越來越信賴,但卻發現我們的作品疏遠了這片土地上人民的真實生活;我們的音樂在昂揚性上可能缺乏一些根基,但各個民族多樣的民間音樂中卻留存著美和在人心靈中流淌的東西,這暗示我們不能假大空,而要回到人民中間、回到生活中間、回到現實中間去。在互聯網時代這樣一個新起點中,我們應該更多地彰顯傳統文化的美麗性,而不是緊緊跟著流行,跟著西方或者我們周邊國家的時尚文化并被其俘獲。這就是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應當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相統一。堅持中華文化立場越來越關鍵,而且越來越重要,當人們越來越重視中國經濟建設的時候,文化卻不能讓人們看到希望和新鮮的東西,那顯然是不能和這個時代相匹配的,也不能和我們強大的經濟政治社會發展相統一。因此,在文化建設上把握自身的文化傳統,把握中國特色是完成中國文化建設實現中國夢的重要基礎。
在這樣的基礎上,未來我們在文化上的確還有許多需要重視的問題。我們可以說在文化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和人們越來越急迫的美好生活需要相比,其不平衡與不充分也越來越顯示出來。我們在文化建設上首先要立足于本土文化,當然還要繼續向西方好的經驗學習,但是我們不能越來越淡漠自身的優秀文化傳統。無論形式還是內容,我們創造了許多大國利器,獨創的軍事工業、高鐵、電子商務、移動支付等等,這種獨創性在文化上也理應得到一種呼應。我們傳統文化的獨特性應得到很好的發揮,像我們的電視節目購買國外版權而丟掉了自身傳統的IP,我們的電影學習好萊塢的類型而丟掉了本身的敘事傳統,例如民族電影《劉三姐》《五朵金花》等,從載歌載舞動人的喜劇和悲劇相融合,到一味仿照好萊塢高科技的現在,這不是文化的好現象。從文化的整體上來看,我們自身的文化建設即使有成績,但傳播力和在世界文化市場上的影響力還遠遠不足。以電影為例,我們很快將成為世界第一電影市場大國,但是依然在坎坷中急切地向目標前進,需要警惕可能失去了對內涵建設和工匠精神的建設。2016年我國電影的觀影人次超過13億,但同年印度卻有20億人次的電影觀眾。2017年至今中國觀影人數超過14億人次,即便2017年超越15億人次沒有問題,但顯然我國的電影影響力還需要建設,更不用說我們電影輸出世界市場的排名還很低,只占到大約5%的份額。這兩年在中國電影市場和好萊塢電影市場的拼爭中,有些危機的時刻,那證明我們不斷地向好萊塢學習,卻丟掉了自身滿足大眾文化好作品出現的可能性。所以,自身文化建設和人民大眾對美好生活的期望相比還很不足,我們在世界藝術文化的影響力也不足。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文藝創作方面,也存在著有數量缺質量、有‘高原’缺‘高峰’的現象”。高原的數量如果還不足以烘托高峰的聳起,即為精神文化的價值與力度的問題。意識到這些就知道需要滿足的是大多數而不僅是一個層面,廣泛地滿足各階層、各年齡段人們對于多樣文化的需求,尤其是對中國傳統文化價值的認同,是我們文化建設需要努力的方向。
在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期望和解決不平衡、不充分這個問題上,我們尤其需要有高度的警惕性和急迫感。首先在我們的文化建設中,價值觀的建設尤其重要,如果說我們在此前的文化上更多地向外而脫離了過去,更多地看到了負面的東西而缺少對人民需要的東西的重視,更多地注重了市場而忽略了藝術文化的深度,更多地注重了娛樂的普及性而忽略了對人們精神情感的關注,更多地投合膚淺興盛滿足的表象,而看不到長遠的具有價值的新東西的流傳,還更多地重視了某一個群體的文化需求,卻寧愿為了利益丟開更大群體的文化需求,這一切都有待于加以改進,也就是克服其中的不平衡與不充分。我們越來越意識到,國家的繁榮興盛要用堅定的價值觀來引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世界所公認,它強大的生命力讓許多國家自嘆不如并難以仿造,是因為我們具有堅強的文化傳統和堅強的價值觀引領。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應該成為我們的主旋律,因此對主旋律的表現應當成為自覺的行動,而不僅僅是一個口號。對于在主流價值觀的發揚上,我們應當歌頌這個民族文化與現實生活中的英雄,千萬萬的時代英雄在中華文化復興中起到了重大作用。忽略英雄而去表現其他現象顯然不能滿足人民群眾的需要。當我們看到獲得56億票房的《戰狼2》,市場成功的背后很大意義上彌補了過去缺失的國家英雄形象,即便電影有很大的夸張,但人們能充分感受到民族的崛起與昂揚精神。國家的強大支撐和個人敢于犧牲的精神使吳京和他的電影獲得了巨大的成功甚至轟動效應。此時藝術表現的差池和類型表現上的不足都似乎無關緊要。一個從過去失落到強大無比的英雄形象,顯示出了巨大的吸引力,國家文化凝聚力和英雄精神的生命力也是不言而喻的。
中國的藝術和人民的真實生活,期望和現實之間的關系是一個急迫的問題。我們需要表現現實而不是穿越到古代,需要表現當下生活的多樣和復雜性,而不是將生造的一些古怪的故事稱為中國藝術,影視尤為急迫。中國的現實是如此紅火多彩并為世人所矚目,而藝術卻常常有意趨避懼怕觸及生活中或者發展中的一些矛盾,就難免和人民群眾內心的期望不相符。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更大程度上扎根于現實基礎,透過現實從而看到人心深處,透過人心從而看到時代的折射,滿足人民的精神需求是藝術發展中非常重要的任務。看到并表現現實生活的錯綜復雜固然有很多難度,現實生活的多樣情態、利益得失和藝術升華的表現是考驗藝術家的精神世界和藝術素養非常重要的方面,但更要注意滿足人們內心的美好愿望。在發展不平衡不充分之中,對于現實的表現突顯出許多不足。我們應加大力度更多表現活生生的生活,表現現實中人們遭遇的不同生活狀態以及對于美好生活的期望,呈現出的多樣性,應當是藝術文化重要的任務。
在藝術文化的發展中還有一個迫切的問題,就是如何克服以市場為尊而忽略多元性發展的難題。我們承認中國社會的發展,市場是一個舉足輕重的因素。但文化上不建立良好的市場秩序,長效發展也會受到約束。但是如果偏激地以市場來評判藝術文化的價值,則會面臨危險。首先,市場與文化之間的平衡關系,經常會傾斜到市場第一文化落后,而實際上從長遠來看,文化價值和藝術價值才是最重要的因素。我們的文化軟實力之所以影響不足,是因為其內涵還不足以滿足人們心目中更豐富更深入的需求。所以重視市場和文化之間的平衡關系,也是滿足人民群眾需要的一個重要方面。在藝術創作和大眾需求之間尋找平衡點,是一種技巧。大眾對于文化的要求是多種多樣的,但簡單滿足人們的娛樂需求只是看到了表皮,簡單的娛樂化和大眾化并不能解決人們心目中對文化的真實需求。對藝術本質的認知是構成文化重要的因素,如何協調藝術本質與大眾文化之間的關系需要技巧,但絕不意味著丟棄藝術的本質,因為藝術是人們超越物質滿足精神需求的內心愿望。所以我們應該到了一個更加重視藝術創作、藝術技巧和藝術品位的文化建設的“新時代”。在“新時代”中,高端藝術文化應成為大眾文化的核心組成部分。而多樣化的類型和表現應成為實現這種高端藝術文化重要的輔助。其實我們已經看到時代變遷中的各種端倪,比如電影《驢得水》里的明星未必吸引觀眾,但是電影中錘煉的內涵的確吸引人;比如近兩年紀錄電影《二十二》《喜馬拉雅天梯》《岡仁波齊》等等,意外地在電影市場上表現良好,是因為很多劇情片沒有成為觸及人類靈魂的好作品,于是這些紀錄片在市場上獲得了意外的收獲。只要作品好,在好的環境和引導下就會成為市場上的寵兒。這告訴我們不能拘泥于一體,多樣的人群與多樣的形態共同需要好的作品。
滿足人們美好生活需要的精神產品,在現實中的不平衡和不充分之間有一個特殊的領域特別值得關注,這就是不可阻擋的網絡藝術的發展。這一時代的到來,對于藝術的影響可以預見。網絡是新一代人感知藝術非常重要的途徑,但他們看到的是網絡電視劇和網絡大電影,所以在時代發展的趨向中不能不重視網絡藝術,其本身容納了多種藝術形態。事實上這種難以預估卻實際影響了更多年輕人的網絡藝術越來越占據主流形態的位置。我們看到新生的網絡大電影和網劇,已經在一定程度上轉移到電視臺播出,或者電視臺播出的內容轉移到網絡上來吸引年輕人并受到他們的歡迎等等,都在證明我們對藝術的定義與對藝術影響力的認知都需要有新的角度。
總而言之,“新時代”的文學藝術與文化藝術有著廣闊的天地,并得到了更大的支持。我們應該朝著創作更多思想精深、藝術精湛、制作精良的精品,繁榮文藝創作的方向去發展,要堅持我們的主流價值觀在文藝中的核心地位,要不斷推出表現現實題材的藝術精品,讓人們內心對文化藝術的需求得到更大的滿足,文化的對外傳播也要得到越來越大的拓展。我們相信,發揚中華優秀文化是這個時代重要的任務,我們有理由有信心去創造“新時代”有影響力的文化來滿足人民群眾的內心需求。
(作者為北京師范大學藝術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戲劇與影視類專業教指委主任,全國藝術專業學位研究生教指委副主任)

賬號+密碼登錄
手機+密碼登錄
還沒有賬號?
立即注冊